书画的跋、印、款识
2010-05-10 16:56:37 未知
题跋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一般乃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昭宗幸华州,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对画幅上的题跋 ,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陷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深石田笔洒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款识
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款,刻也,识,记也。”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突起起。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均见<通雅>卷三十三所引。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㯄,书不两行。惟苏轼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 。
印章
一幅没有印章的作品不能算是完整的作品,一幅好的作品没有一方好的印章作点睛之笔,更是一种遗憾。另外,生活中有几方好的印章,偶一用之,也会大大提高你的生活品位。
一、名章
泛指作者姓名、字号等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于作者落款之后,一幅作品有两方以上名章时要有阴阳变化,且大小最好相近,间隔至少一个章的空位。名章有时也可作手章使用,因其意义比较严肃,固以方形为主。
二、闲章
是为了丰富画面、完善构图而用的章。内容多以与作者的喜好、作品的内容有关的词句或形象(如座右铭、作画时间、作画时的心情、作品的寓意等)。根据用印的位置又可将闲章分为三类:
引首章:用于作品的右上方,与落款相呼应,又与画面融为一体,因此多以自然形为主。
压角章:用于作品下方的一个角上,起降低画面重心,稳定画面的作用,以方形或长方形为主。
腰章:比较长的作品,视觉上的首尾不能相及,用一腰章能起到连接首尾的作用,多用长条或随形章。
三、其它
收藏章:用于书籍等私人收藏。方形、圆形都可,偶尔也有随形,印面要小,以免造成对藏品的破坏。
手章:指签署文件、契约等用的私人印信,章面要小,字体要规范。
龙凤章:可以作为夫妻感情的信物,一阴一阳,可用带龙凤钮的方形章,加以精致锦盒,象征夫妻感情的深厚、永恒。对加深夫妻感情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