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秦俭:“复制”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问题

2010-05-15 22:47:08 未知

  2010年5月14日下午,由徐州艺术馆主办,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荷兰利特维尔学院桑德伯格研究生院、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瑞士巴塞尔时装设计学院、德国慕尼黑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中国欧洲艺术中心12所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协办的“复制的力量——2010当代国际艺术学院设计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幕。雅昌艺术网对展览总策展人、厦门大学秦俭教授就此次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专访。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名称为“复制的力量”,您对这个名称是如何解读的?

  秦俭:我觉得是这样的,复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话题,也是一个比较当代的话题,从当代的话题来讲比较敏感,展览命名为“复制的力量”是源自一个偶然的机会。约一年多前,我和荷兰的一位策展人一起做了一个一个项目,完成一本书,书里面有很多的图片资料或者是元素都是与中国当下社会是有联系的,于是就把他请到中国来,让他先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氛围。看了几天以后,我说你感觉怎么样?他说:“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安迪·沃霍尔。”他说的安迪·沃霍尔不是指他到画廊或者是美术馆看作品,而是在街上走,看那些衣服、帽子、一双鞋、一个电子产品等等,他说整个就是一个安迪·沃霍尔。我当时立刻就想到“复制的力量”这个名词。

  接下来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年轻的教师从德国回来,讲到在德国有一个刊物叫《明镜》,这个刊物很受学者、大学教授尊重的刊物,因为他们的刊物比较客观,不会去报道一些完全不属实的东西,有很高的信誉。但是在这样的刊物上,也提到中国很多的留学生到德国去学习,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有1/3或者是更多都是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学生,一方面是“间谍”。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我一下就明白了它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中国的学生学习之后可能在中国采取了非常相似的和他在德国的公司实习的时候相似的管理方式,或者是他制作产品的时候,技术的手段和他在德国学习的时候是非常相似的技术手段,对德国来讲,他认为这是在拷贝,你没有自己自主的东西,而是在复制、抄袭我们的技术等等。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文化中,在学习的时候,一切的东西都是从临摹开始,临摹是拷贝这个概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部分。比如学书法的从描红开始,画画肯定先从临摹开始,不会先直接对静物写生,而是从规则开始,这是一个非常悠久的传统。但是这种悠久的传统到了当下这个视觉文化的设计领域当中就变得很尴尬了,因为它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即设计理念上不是同一个层面,我们的设计是刚刚开始、当代艺术也是刚刚开始。因此,再去进行创作的时候,实际上很多地方都借鉴了其他人的风格,借鉴了其他人的图式。这种情况放置于一个国际的平台上,对方就反映很激烈——你这个是我们的东西,你们有自己的东西吗?

  我想通过多元化的角度,从实践或者是理论层面有一个对话的机会。所以,此次展览有中国的学院、有欧洲或者是美国的学院,我相信复制的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还是错、是好还是坏的问题,肯定比这个复杂得多。因为牵扯到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拷贝使这个世界很小,但是技术层面又使得文化的认同或者是身份变得很不确定,非常不确定,所以当欧洲的一些学院去理解中国的设计的时候,他认为中国就是在复制一种风格,在模仿别人的一种风格。

  实际上当代的复制理念不是来自于中国,而是自于这发达国家。当我邀请这些院校策展人,请他们来做这个展览时,他们都非常兴奋,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因为谁都不敢说复制的定义在哪里,因为它的定义是多重性,含义的多重性太多,层面太复杂,有技术层面的,有传统和历史根源层面的,有不同文化背景碰撞层面的,非常复杂。

  雅昌艺术网:刚刚参观了我们的展厅,感觉很多作品超出以往所理解的设计作品,更类似于现在的当代艺术作品,您是怎么看这些作品的?

  秦俭:这是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各参展方在准备展览的时候,在主题上可能有他们自己的一个角度,产生一些差别。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实际上设计有一个务实的状态,它更多地是把物品的实用功能当做它思考的一个内容,这样一来就感觉已经不是在做一个纯粹的设计,这样做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呢?就是提供一个新的理念,这个理念会对实用功能本身进行反思,或者是突破。欧美的设计师们现在在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热门话题,就是艺术和设计的界限在哪里。有很多从事设计的人,有一些项目上无法中标,反而是做艺术的人中标了,因为艺术有一个务虚的态度,精神强度更大。现在社会当中,更多地不再是去挖掘它的实用功能,实用功能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更多地是说当你拿起这个物品的时候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介入或者是文化介入,让你在实用功能上有一个精神层面的体验或者心理活动的一个体验。

  另外,我想讲,在复制当中其实有两条主线,来自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就是模仿,就是传承,就像我们国画一样的,它虽然说搞什么水墨变革,怎么突破,以我个人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突破,就是在技法上、在风格上找一点点差异,他是一种传统的;

  另外一种就是在欧洲也是一种复制,就是我已经不再进行形式原创性的探索和发现,就是用已有的形式重新解读。比如说我可能把一个唐代的图案直接搬到某一个器皿上去,这样一来就形成跨时空的对话和碰撞,这也是一种复制,但是这种复制是创造性的,是需要有一个很大的视觉文化的视野和意识,它是非常主动的。在欧洲的设计当中,每一个里边,你感觉这个东西好像很新颖,或者这个东西感觉非常地有个性,实际上它是把很多的历史元素都揉碎了,放在里边,你看不出来,实际上没有创造什么东西,只是把一些东西,比如说非洲的东西或者是一个中国的东西,或者是一个两百年前的,或者是一个现在的东西拼凑在一起。现在的设计当中所谓的“创作”就是一种解读。现在对视觉艺术家也好,对设计者也好,最大的挑战就是你从来不敢说“我真的会解读周围的一切。”因为它是一个视觉文化的层面,在后现代主义或者是在当代艺术之前没有解读,就是前面发生什么,比如立体主义之后发生了什么,表现主义之后发现了什么,我去找它里边的一些,哪一方面要继承,哪一方面要有突破,它是一个线性的。现在在视觉文化层面上就太复杂了,那个时候还是在艺术里边去看艺术,现在在一个视觉文化里面看艺术,所以说在艺术规格里边看到的一种东西,可能放到视觉文化上来讲没有什么意义,或者在视觉文化当中、在艺术当中非常有冲击力或者非常有一种突破感。

  雅昌艺术网:国内外的设计作品同时展出,在完成整个展览的同时,是要向观众呈现东西不同文化背景对“复制”这一主题的不同理解么?

  秦俭:我觉得就是一种对话,要是把中国的艺术作品和欧洲艺术的作品放在一起的时候当然会有差异,但是我觉得这里面还有更有意思的东西。当你处在一个不同文化背景去看另外一种文化,一种社会,一种现实的时候,有一部分它是有现实根据的,但有一部分又开始想象了,那么想象的那一部分是空的,是有误差的。我觉得对我来说,更喜欢能够在文化层面上有一个近距离的直接交流或者是对话,比如像刚才讲的德国的那种情况,他们确实不了解中国临摹的重要性,真的没有什么刻意要去抄袭的地方,真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说有人去临摹画谱的时候,你能批评他吗?你怎么抄袭古人的,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学书法怎么可以去描绘?你自己的思想在哪里?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除了您之外还有一个策展团队,你们之间是如何彼此协调,进行作品遴选的?

  秦俭:此次展览我是总策展人,我邀请了12所院校来参与,我想是这样的,让他们每一个院校有一个独立的策展人来负责他们院校,因为他对他们的院校非常了解,比如说荷兰人对荷兰人的了解,美国人都美国的院校很了解,他们完全是独立和自由的。我们做了一本图录,这本书是这样的,每个学院给他们三十页,独立进行设计,没有人来统一进行设计,我们把这三十页当成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和瞬间,在设计理念里边也可以表达出他们的态度,表达出他们的立场和态度,对复制的态度。

  对于作品的选择,我们不做任何的集体评选,各院校的策展人独立负责,我觉得民主是非常重要的,到展品确定准备做书的时候,他们把材料发给我,我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现在策展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问题,有时候过于给它一种导向,硬把别人的观点往你自己的东西上塞,有一个强制性,我很怕这个东西。我觉得这就像艺术家做作品一样,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时时刻刻让人看见地的存在;另外一种就是往后退,我更希望自己往后退,因为往后退才能让人家的观点有表达的机会,才能让他出来,不能告诉他说你这个东西该怎么做,怎样才能符合我的主题。我只是跟他们在交流的时候,邀请他们做展览的时候,他们都说我们都非常感兴趣,我们很喜欢,然后他们就开始进行讨论,分几个阶段和步骤。当然各院校的策展计划跟我们的大方向是要一致的,太过不同就不能构成交流的意义所在,因为毕竟是有主题性的,我在乎的就是你要站在这个点,但是我完全无所谓是什么样的观点,不管我同意不同意都无所谓。

  雅昌艺术网:这样的一个充满探讨性的国际性展览,为什么会选定在徐州而不会到一些一线的大城市来举办?

  秦俭:有原因,我是徐州人,但是我离开徐州二十多年了。去年出差到徐州,当时徐州艺术馆正在建设当中,跟美协主席聊天,我就随便地发表了一些我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就走了。过两天他就给我打电话说秦老师你是不是可以策划一个展览?我觉得当然是很好了,因为艺术馆的空间,对策展人来讲是很有诱惑力的,那么大。我想徐州是二、三线城市,文化、当代艺术都非常薄弱,我以前从来没有策划过设计展览,都是艺术方面的,像在北京一号地策划的展览也是艺术方面的。如果在这个地方策划一个展览最好是不要让老百姓进来一看像看天书一样,我想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有这种兴趣或者是看这个作品感觉到能够和这个作品进行交流,于是就想做一个设计展。设计能够体现当代视觉文化和当代视觉艺术的一些理念和思维的方式,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和日常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就做这样的一个展览。但是我说我不能够做国内的,我以前做展览都是一定要有一个超越地域文化的,我也不纯粹做国外的,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有碰撞和交流。我认为美术馆对我来说,如果策划展览,这个空间的意义就是制造矛盾,是制造文化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如果没有矛盾和文化冲突,只是挂一些东西好看,我就不做了,就是要有揭示问题的地方,讨论问题、思考问题,我说一定要有国际性的。艺术馆这边说同意、很好,我们还没有做过什么国际性的展览。然后我就说也不能说做一个什么国际什么展览,就像美术作品展一样,太大了,因为我刚才说了要有问题,就说“复制的力量”,因为刚才讲这两年正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脑子里边老想这个问题,就做“复制的力量”,他们说可以。

  我又进一步地说“做复制的力量,我不想请设计界里边大牌的设计师。”因为请来以后,他可能很有名,可能他的作品还不错,但是可能会出现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他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下的一些现状,因为这个艺术家可能是代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间理念,作品可能看起来很有意思,但问题是“复制力量”这个主题揭示不出来。我说我想请艺术学院,第一他们非常有活力;第二,他们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非常能够告诉你当下、此时此刻设计的是一种什么状态。这个信息能够剥离出来,然后就缩小在这个范围,当我发出邀请以后,很多学院的老师说我们也想参与,不光是学生参与,教师也可以参与,这些教师提出来以后,我就不太好拒绝了,因为他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他说我们有的时候项目都是和学生一起做等等,所以这里边有部分的教师做的作品。

  雅昌艺术网:谢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