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张国田:在平遥要学会看展览(上)

2010-05-18 10:30:11 蔡萌、王江

访谈现场    

点击观看访谈视频页面

       相关阅读: 张国田:在平遥要学会看展览(下)

                              王瑞:观赏原作照片之门道

  编者按:

  如果说了解中国摄影但是不知道平遥摄影节,那我只能说你太“OUT”了。因为从2001年就开始举办的平遥摄影节在中国摄影界已经百分百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十年前,作为法国阿尔勒摄影节模式的一个拷贝,平遥这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为摄影再一次被世界关注。虽然今天各种各样的摄影节在中国呈百花齐放之势,但是平遥国际摄影节因为时间最久以及规模最大至今仍然稳坐中国第一大摄影节的宝座。身为“老大”,平遥国际摄影节自然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在观众眼光越来越挑剔的今天对平遥摄影节的各种指责与批评也愈演愈烈。2010年,是平遥国际摄影节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和平遥古城悠久的历史比起来只能是眨眼一瞬间,但是这十年恰恰是中国摄影经历了从觉醒到狂欢的黄金十年,无论完成的好坏,平遥摄影节为客观记录中国摄影在这十年里的种种况味交上了一份答卷……

  2010年5月14日,平遥国际摄影节的艺术总监张国田先生来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摄影工作室,在这里雅昌摄影网的艺术总监蔡萌以及笔者与张国田先生聊起了平遥国际摄影节的这个十周年。在这我穿插一个细节,每次去艺研院的摄影工作室我都很不爽那里的茶桌,因为它太高了,好像是专为蔡萌一米八以上的身高定制的,这次和张老师见面我又免不了拿这个开玩笑,这时张国田老师淡淡的说了一句话:我做东西是要照顾所有人身高的。在那一刻,我怎么都觉得他说的不是那个桌子……

  是啊,平遥国际摄影节从一开始就没有定位成一个阳春白雪的东西,这十年来每次的大展都是摄影圈里最热闹的聚会,从摄影发烧友到摄影家再到摄影批评家、理论家在那一刻很“混搭”的汇聚在一起,这是一桌高难度的影像大餐,如何让这一桌的“饭菜”照顾所有人的口味,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掌勺者”张国田总监是怎么说的吧。

  雅昌摄影网:一直想做一个关于平遥摄影节的访谈。我想今年是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十周年,肯定会有很多人都比较期待,肯定会有新的更好的东西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家的期望值都很高。

  张国田:十年,实际上人们的期待,在作品呈现上,不会有什么,呈现上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是从艺术作品本身来讲还是当下的问题,当下的作品,其实人们期待的是期待这个活动更加丰富一些,我们这个很清楚,十年,我们并不是说是做得会像大家所想的那样,但是这个想的可能是活动。像我们今年要搞一个活动,叫“把蓝天带回家”这样的活动,也希望你们雅昌摄影网帮我们进行宣传。我就是想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或者是在五十天的时候,号召全球的摄影人知道平遥的或者是参加,没参加平遥的,都把照相机对准天空,拍一张照片,让这些所有的照片集结在平遥,我们呈现出一个大的“同在蓝天下”的照片,这个带有一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是让大家更加聚集到平遥,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雅昌摄影网:除了这个“把蓝天带回家”的活动还有没有别的,这十周年特别一点的,可不可以先给我们透露一点。

  张国田:今年从展览上讲,我们可能会在前几届的展览上更加规范化一些,这种规范是来自于秩序问题,平遥这几年不缺展览,我更想说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展览,像我上次跟你说的一样,关于作品的呈现方式和我们的策展人,这个我们今年需要有一些变动,包括我们在邀请策展人身上,特别是国内关于策展人,我们可能会严格一些。因为国外的作品,我们一年前就开始进行联系,有的作品是在更远一些的时候就和人家预约,像我们在外边看到一些好的摄影作品,跟一些艺术家都是在一年前甚至一年半以前就约今年要来展览,并且我们今年还是要和光圈摄影艺术机构进行展览,当然也在谈一些摄影大师,但是这些大师能不能来,正在谈的过程当中,也可能马上会有结果。

平遥展览现场

  还有今年4月份我在澳大利亚策了一个展览,带着摄影师办了一个展览,和澳大利亚悉尼摄影中心谈了今年我们会把澳大利亚的一个展览作为一个主要的展览,过去我们可能会在欧洲、美国那边的展览比较多一些,可能缺少一些其它地方的,比如说像南美和澳大利亚,包括非洲,包括东欧这些展览我们觉得应该有一个很大的呈现方式来做。恰逢今年是“中澳文化年”,我这次去了澳大利亚以后,和澳大利亚悉尼摄影中心谈论,我一直和他们探讨,如何让澳大利亚悉尼摄影中心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很好的展览,这个其实我跟他在探讨过程中的时候,这里头,我觉得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就是我觉得在过去,我们可能一直注重于欧美一些当代艺术的作品,我想今年澳大利亚是不是应该以纪实性的方式来做,在和策展人谈的时候,他告诉我一点,他说我去年来过平遥,我在我的展场中带了三个不同摄影师,最后我发现人们对当代艺术这一块看得人比较多一些,我选择当代艺术来做这个展览。我们就他的这个展览做了一个很深刻的讨论。我觉得从这个策展人,由此想的国内策展人的态度,就是学术态度和策展理念,我觉得可以很好地去学习一下,并且我们在这边那边也进行了一些采访,正好平遥今年是十周年,他用“十”的概念,用中国阴阳、矛盾的方式去呈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澳大利亚的生活,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个展览是非常精彩的。我们可能也不久在我们的网上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是一个很好的展览,选了二十个摄影师,我们明年也会带着中国的摄影师的展览到澳大利亚去办展览。

  雅昌摄影网:是一个交流项目?

  张国田:交流项目。

  张国田:去年你看到了,我们这几年特别是对策展人,我在网上也看到了很多大家对平遥的关注也好,赞扬、批评也好,大家应该清楚一点平遥这个展览整个是一个报名展和邀请展共同来呈现的,所以走过十年的时候好像有一种公共空间的状态,但是我们一定是应该有标准的,今年我们国外的展览,比如像院校这一块,我们的院校也做了多少年,并且从今天看来很多艺术家,年轻的艺术家都是参加过平遥而走向成熟,这是一个我们很欣慰的事情。院校展也会改变一些展览方式,我们会把学校的一些教学成果展给独立的空间,做一种宣传的方式来做,我们让每个学校推荐一个能代表本学校的摄影师参加平遥摄影节,这样的话,一个是他的呈现方式,他整个代表学校的教学方向,这个从呈现方式也好,从展览也好,会非常能够出彩。再一个,我们想在院校展区的中间,今年我们要继往开来,有过这个展览。

平遥展览现场

  雅昌摄影网:06年,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展览。

  张国田:那是全世界青年摄影师的一个集结。

  雅昌摄影网:对,从全世界各大高校里边发现好苗子,按照未来可能在这里出重要摄影大师的标准来选择的。

  张国田:我们今年有两个,一个是美国的苏珊·杜里夫妇策展的美国全美院校的摄影展,还有就是“继往开来”的两个展览,构成我们院校非常主要的展览,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头看到很多国外的教育,就是同学们的创作方向和创作的手法都可以得到一种学习和交流,这个也是我们想在院校上做得更加规范一些。

  雅昌摄影网:我觉得院校特别重要,每年的院校,二针厂的展览我是必须要仔细地走一遍的,因为我觉得平遥确实给中国摄影教育做了很大的贡献,给一个非常好的展区,能够集中地呈现,也是给这些学生更多的一种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能够拿到一个公共的空间里头,变成一个话题性的东西,每年做一种集中的教学成果的展示,虽然可能有各种各样高校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总能发现里边有一些让人惊艳或者是闪光的学生的作品,也是给很多这样的学生创造了特别多的机会,确实这几年看很多比较崭露头角的80后、70后一些年轻的摄影家,艺术家,很多都是从平遥,最早就是从二针厂走出来的。

  张国田:是,为什么?平遥国际摄影节从2001年开始的,02年就是鲁迅美术学院,到2004年的时候,就专门设立了院校展区,二针厂,一直到今天已经走过五年,确切地说六年,一直是作为院校展区来进行固定的展出。

  雅昌摄影网:我的问题是今年有没有做一些回顾过去六年的展览,对某一个学校或者某几个学校提出要求,就是可以把过去这六年来的,看这过去六年里头毕业的比较好的学生的作品拿出来展示,因为他们和平遥有关系,可不可以做一些这样的,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互动?

  张国田:作为今年平遥整个大展来讲也是一个回顾和总结的过程,因为毕竟十年,应该是一个回望的过程,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时候,所以说,包括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几年的获奖作品也好,或者是从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走出的一些摄影师也好,其实在这里头,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特别是你刚才说到的院校这一块,从开始的十来所院校,现在能发展到我们四十多所院校来参加,当然在这个院校中,可能他的教学也好,方向也好,这个水平,各种学生的创作手法,包括创作表现都参差不齐,每年我们也评一些新锐摄影师,但是今天可能我们也在有专门的负责院校的展览,比如像我们整个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现在属于山西的院校来负责和大家经常不断以进行交流,我们每年也在关注院校这一块的展览。至于说学生的展览,他们走出去的摄影师,咱们的展览到今天,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创作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个回望或者梳理一下,这个还有一些困难,就是有点儿困难,我们可能会去让进行一些了解,并且我们会把一些,有一些摄影师,其实他就是从院校中走出来的现在非常成熟的摄影师的作品,会展现在作品当中,但是在他的艺术简历中会有哪一年在平遥做过展览,但是我们会做一个回顾的,就是院校会专门开辟一个展区,对我们这几年走过院校展览的情况做一个回顾。

  雅昌摄影网:一方面我们刚才谈到回顾中国摄影教育的过程,过去十年走过来,或者说回顾摄影教育部分的展览模式,能不能放更大一点,能不能在回顾过去十年整个平遥摄影节的展览模式,或者有没有可能做一种反思或者是一些比较大的调整,在这十周年的时候?

平遥展览现场

  张国田:十年,这真的是一个话题,实际上从去年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在想今年的展览,就像我开始说的一样,对于我们过去的展览,我想说的就是平遥真的是一个特殊的展场,它和其它摄影节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报名展和邀请展共同来的,所以说在平遥的这种呈现方式的过程中,包括在这十年的过程中,这十年是平遥,是见证世界摄影技术革命的十年,这十年也是摄影人观念改变或者是迷茫的十年,我们可以看到,从展览就可以看到,从04年和05年的呈现方式、创作手法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年我们在做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会把这几年一些我们平遥走出去的摄影师和一些很好的展览,重新给大家呈现出来,所以说为什么我在此一再强调作品的一种呈现方式,特别是我们在今天互联网这样迅猛发展,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很多展览,为什么跑到平遥来看?实际上它的魅力就在于我们的摄影作品在一种新的环境和新的符号下,以一种新的视觉呈现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感官的享受,这可能是平遥的魅力无限的可能。

  雅昌摄影网:而且我觉得平遥摄影节慢慢地已经越出了摄影界的范畴,已经超出了摄影领域,变成了一个公共的话题,完全变成一个文化世界,每一年平遥摄影节的时候,我会发现有很多像新浪、搜狐公共的媒体大量地去关注,甚至介入到平遥摄影节里,包括网易,就是这种大的门户公共网站都在跟平遥有一种互动,甚至是很深入的一种对接。它已经慢慢地变成一种中国影像文化生态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已经完全纳入到中国百姓那种大众文化或者是娱乐的,或者是跟艺术有关的一个范畴内了,我觉得它变成更多的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所以我这几次也都去平遥,有一个特殊的感受,没有我做的展览,也可能跟我没有太多关系的展览,但是我会去,因为我是觉得在平遥我总能够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因为我经常跟人家讲,在平遥你会发现什么东西好,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这个是有特别深,特别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说它是一种有大量的群众性狂欢式的影像在做一种参照,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准的摄影,同样在里头还都大量存在着,只有在平遥会有特别的感受,会发现那些东西好,而且它为什么好会在那儿不断地去体会。

  再一个平遥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个更多意义上的交往平台和沟通跟交流的媒介,交往的媒介。因为在平遥摄影节上会有很多来自国内外的摄影界的专家和摄影家,都齐聚平遥,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大家高度地集中,互相在讨论和交流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跟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这个层面上,我觉得这种摄影节的意义更大,好像平遥摄影节,我最近才听说它做了好多届专家见面会,宣传的力度不够,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我就不知道,而且我还听说有的人在得益于,受惠于这个见面会,甚至作品都已经走到国外了,走出国门。我想问张总监,在今年的专家见面会,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的一个构想,是如何去处理这个单元的?还是像过去那种,如何去宣传,见面会是特别好的一个活动,对摄影节来讲是一个特别好的活动,无论参与的专家,还是参与集中的摄影家、摄影师,对双方都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平遥展览海报

  张国田:是这样。每次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结束之后,我都会认真地看一下大家对平遥的一些评论,当然有一些,我很希望能够看到的是批评的,给我们提出良好建议的,这个我是非常赞成和愿意学习的。其实我透过很多的在网上看到的,大家对平遥可能有很多的误解,这种误解来自于什么?就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一直停留在04、05年之前的观念,殊不知今天的摄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像一些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这种词依然在今天还在用,比如像前段时间我看到网上说今年国际部分太弱,实际上09年的国际部分是做得非常好的,请的策展人都是国际级的,而且展览做得是非常漂亮。

  雅昌摄影网:我感觉非常好。

  张国田:这十年,实际上我觉得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刚才我们说到的公共空间,是由于我们,实际上平遥是能够多元化的一个平台,我们策展不是没有标准,是有标准的。同时在整个展览过程中,是由于我们不想丢弃每一个摄影家的创作,我们尊重每一个摄影家的创作,当他们报名来之后,我们会认真地去读他的作品,然后把作品呈现在哪一个展场,当然可能在整个的展览过程中,由于展览太大,可能我们在整个的策展方向上或者是在策展分布上有很多掺杂过来的,但是在平遥一定要学会看展览,这个非常重要,一定要学会看展览。

  雅昌摄影网:培养一双慧眼。

  张国田:对。你在平遥如果说是,很多人连看都不看就去评价,他们把评价平遥作为他在摄影界里有一种身份或者是有话语的人,以显示他在摄影界的位置,这一点太不负责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策展人要尊重我们所策的展览,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雅昌摄影网:有的时候是策展人有问题。

  张国田:对,策展人策了展览,不到现场,或者是把几个不搭界的摄影人凑在一块,就算是你策展,只是写一个前言。我觉得这个非常不严肃。这几年试图想把平遥培养成一个中国真正的向职业化进程,这个路我们走得非常难,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走,是由于有时候我们也无法控制,但是你想我们可以控制的,这个需要一步步地来。我们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一步步地来解决,这个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规范我们整个展览的一个部分,至于说这十年的开放,我们有时候,在看平遥摄影节的时候,往往一个人会站在个人主观的角度上去看平遥,正因为我觉得就像刚才我跟你说的,我们有那么多的展览,当你满足很多人的需求的时候,也恰恰是满足不了每个人对这个展览所有的要求。但是如果你带着一个自己去寻找这个展览,可能会找到,其实你看到了你想看的东西就够了,你想让所有展览满足你,这个不可能,包括我们也在考虑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区域划分,比如像纪实摄影,当代艺术,包括今天出现了手机,出现了新媒体这一切平遥都会与时俱进地去呈现出来,平遥都会走在前头的。另外我们走过的十年,可以说对中国的摄影界进行了积极的梳理,试问哪一个摄影师没有去过平遥,也正是这样的大家一种向往具体实际平遥现在力量,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向往平遥。包括国际上也特别关注平遥。就是平遥有一种多元化的一种开放的空间,能够使每一个摄影师得到自己的展现。

平遥展览现场

  雅昌摄影网:没错,它一方面是多元,另一方面我觉得更像是一个金字塔的一个结构,,它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金字塔基这一部分大量的摄影,同时也有稍微高端一点,比如走向稍微职业一点院校里边的学生,已经到了金字塔中间的位置上,当然我们每一届都能看到比较重要摄影大师的作品,包括中国的也好本土的也好。海外西方的也好。最近这几年我也能感觉到中国的摄影群体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更多的80后或者是70后有过高等教育背景有学历的有一定文化追求和艺术修养文艺青年也好,青年摄影师也好,他们加入这个队伍,慢慢会发现有一部分人也需要有文化含量或者是艺术品质或者有养分的作品,在平遥里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必须,每年也不可能纯粹的做一个特别极其高端,全做金字塔尖的展览,毕竟我觉得在中国现在目前的摄影生态来看,那些比较精英式的摄影师还是一个很小的群体,不可能每年都出一大批的新作品,而且这个群体数量又有限,如果光做他的话,平遥就要大大以去瘦身,它的规模会大大地缩小。所以平遥的特点就是一个大,反映了中国摄影当下的现状和生态,还有包括之前鲍昆老师也提到过平遥有它的草根性和民主性的一面,这些我都非常认同,这确确实实能够反映当下中国摄影的一种现实这种现状。从某种程度上讲走过十年的过程,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摄影的文化现象做分析,之前包括我本人也曾经对平遥有过批判的言语,也说过鱼龙混杂的话,后来慢慢我会发现它为什么能存在,而且能挺得住,挺了十年还没有倒,依然还保持着它的群众的活跃的场面,我就觉得它还是有它存在合理性的一面,而且我也觉得我们也真正应该到了一个去反思中国摄影节,尤其像平遥摄影节的一种方式。甚至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如果说未来有人做摄影史研究平遥摄影节,从总体来讲整个中国在2000年以后出现的摄影节现象完全是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去做分析的,而平遥在这里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也是不能回避的。我也想问张总监,您作为平遥摄影节的开朝元老,从2001年到现在做了十年了,我希望听听您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回顾一下这十年怎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张国田:对,从第一届我参展,当时能在平遥,其实平遥摄影节也是复制来的,从阿尔勒摄影节过来的,最早包括《人民摄影报》司苏实,到后面的王悦,他们起了一些很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来自于你当时中国没有,那么能在平遥做第一个,这是一个奇迹,之后每一个参与者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到今天,我就觉得这十年实际上平遥所做的,比如像我们所做的一些活动也好或者是展览也好,都已经一直在和中国摄影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的,这一点是肯定的,这个是息息相关的,这里头我想说一点,比如像刚才我们说到的面对面,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专家见面会,04年我们平遥就做了一个面对面,这其实是一个摄影人和策展人,包括评论家一个私秘的会谈,其实我们平遥是开放式的做法,由于平遥就像你说的,就是一个大家聚集的地方,江湖聚集的地方,有人把平遥比作江湖,有人比作超市,反正是大家到了平遥以后,因为那个城给大家创造了那么一种气氛,所以可能就见朋友得多,交流得多,聊天得多,可能也忽略了一些平遥的活动,这是我们这个活动在05年做了一年,06年就无法,大家没有去接受,但是外面却独立做了一个,大家却认识了。包括我们策展的学院,我们也做了,但是我觉得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一定要有专家见面会,这个活动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活动,我们的创作也是一个要进行面对面的活动,到了08年的时候,我又把它做起来了,去年我们做得效果特别好,就已经把见面会做了,今年应该是更好一点。所以说把整个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十年,如果是走过来的话,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人参与,是精要的一个胸怀,各级主办者也好,参与者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能够面对所有的摄影人,我们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圈子,我们把这个圈子跳出去,我现在是作为一个组织者来讲,我的组织者的身份和我过去作为摄影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要面对不同的摄影群体组织这个展览,必须要了解、接纳如何地把整个大展做成一个大家来了之后能够看到我们想看的摄影作品,或者能够交流到很好的思想,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这个大展才得以办成,这个办成我们靠谁?不是靠我们组织者,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做,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带着一个平和的心态去做这个展览。比如像我们需要做论坛,我们需要搞学术,包括搞评论的,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些东西,首先我们要知道明白我到平遥来干什么来了,还有我们的摄影师也应该知道我拍这个照片是为什么要拍。

平遥展览现场

  比如像我们今天的现象,当然作为平遥国际摄影展览的组织者,我不想对作品发表什么更多的评价,到今天,今天都观念了,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有一些人看到别人在做这个东西,自己也去模仿、拷贝,其实今天我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很多摄影师不断地在复制自己,别人在拷贝你的作品,就是说没有一种自己独立的创作方向,这是我们今天平遥所带来的,为什么大家现在照片无限地大,到平遥无限地要展场,这几年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国田能不能给我一百米展场。”他没有想怎么样给我一个空间,我想把我的作品展示一下,而是需要展场,一百米给不够,给上八十米都不满意,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平遥需要一个展览、一个展览构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报名的展览,可能会有不同的群体来进行报名,为什么平遥今天能够得到这样大的认可,我们不要忘记了我们的大众,比如像某一个协会来展览,我们每次大家报名来参加的时候,我们都会认真地去读他们的作品,就感觉作者就在我的对面,我没有去歧视你或者把哪个照片随便扔了,你记住,每一个作品都是别人创作来的,所以说我在选择的时候是非常慎重的,可能这个也是我们平遥能够今天做大的一个原因,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尊重每一个摄影。像老年摄影协会要来参展,平遥是一个展场,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空间呢?我们给他一个空间,他在做这个展览的时候可以看到别人的展览,就是这样互动,就是这样学习,大家才知道,平遥才有着无限的魅力,让大家去向往它。如果是此时带着自己的观点去评判平遥,那么平遥永远满足不了。这也是我们平遥能够走到今天被大家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雅昌摄影网:每次看去平遥的人特多,是不是这里头有一部分完全是来参观的,可能更多的人是来交流的,他有他的展览,带着他的作品来,因为展览太多了,所以来聚集的摄影师也特别多,都过来交流,就造成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就是人山人海。

  张国田:这里头有这样一个现象,今天完全是作为活动的主办者来谈,这里头有一个现象,我们摄影圈子里头可能会有我自己的作品就来,没有作品就不来,恰恰是爱好者和大众觉得他是想来这儿真看好作品来了,而且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点,这些人的水平不差,就像我今天想说的,今天摄影不应该有身份。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能够去拍片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因为今天相机太普及了,就好像摄影这个词,我觉得在今天都应该对它进行一次重新地诠释,我们过去传统的思想一定要改变过来,肯定很多人一谈到摄影,就是我们过去端着相机,那些很距离我们遥远的特殊身份的人在做作品,今天摄影这个词应该怎么讲?我觉得是每个人,包括今天随手拿手机来都可以拍,所以今天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平遥因为能够和整个当下的摄影或者当下的现象,技术包括呈现能够接轨,所以才能够得以这么多的人向往平遥,因为都在一个平面上。

(责任编辑:王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