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吃药”是“拣漏”的老师

2010-05-18 14:43:47 高松年

  所谓“拣漏”,就是花极低的价钱,买到价值极高的收藏品。这是一件令收藏人喜出望外之事。所以,凡玩收藏的人,都想要在收藏之中能得到“拣漏”的机会,至少我是如此。而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你是初入此行,在尚不内行的情况下,越是抱着“拣漏”的心情,就越容易常常“吃药”。花了冤枉钱,以为买到了珍品,实则买来的是一钱不值的赝品。这又是一件使收藏人十分懊恼之事。

  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十几年前,我自以为对同治粉彩比较了解,带着这种自信在市场里买回了一个粉彩人物腰鼓罐。一开始还沾沾自喜,以为是拣到了一个大漏。但拿回家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上了人家的当了。总结教训还是怪自己买的时候太大意了。这个罐一无传世包浆,又没有使用痕迹,制作又粗糙,人物的画工非常差,不可能是个老东西。所以第二次去的时候就警惕多了。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了一个同治粉彩人物盘以后,先是仔细观察,经过反复察看,认定这次没有错看,才跟摊主谈价,最后以差不多他的进价购得。这一次倒是算真的拣了一个漏。但这个漏的拣得,是在“吃药”的前提之下,在总结了前面的经验教训之后才拣得的。所以,“吃药”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能重复错误。这样,每次“吃药”都可以当成是从反面学习的机会,因此,由“吃药”而到“拣漏”的机会往往更多。

  有一次,我在市场上看到一个青瓷渣斗。从品相看,这个渣斗做工精良,胎薄釉厚,紫口铁足,釉色青中泛黄,釉面布满鱼子纹开片,开片中可见明显的土侵腐蚀之痕。我见了之后,心中一喜,这不是一个宋代名窑之物吗?要是是仿品,为何有满器的土沁之痕呢?摊主要价不高,我略作还价把它买了下来。原以为拣了个漏,但拿回来一研究,发现了问题。这个东西的黑胎太细,宋代时掺入了紫金土而做出的黑胎常有较多杂质,胎质不可能细腻如粉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土沁,真品的土沁,深入瓷胎,而且,分布不会在整器上十分均匀的,必定是有处多有处少,有处深有处浅,无规律可循。仿品的土沁一般都做在表面,现在虽然也可以做到深入胎骨,但总是做不太自然,看起来总有点别扭。再说,一般的摊主都是内行,决不可能把宋代名窑之物,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你的。有了这一教训,我在以后碰到布满土沁看似老气之物,就多了一分戒心。这样就成功地避免了重复去“吃药”。

  其实,玩收藏的人都知道,凡是玩收藏的人,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吃”过“药”的。即便是鉴识大师,也难免没有走眼的时候。道理是显然的,古玩的情况太过复杂。就瓷器而言,上下几千年,几十朝代,每朝都有各自不同的制瓷风格和特点,它浩瀚如大海,又深不可测。可以说每一件瓷器,就是一门学问。而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了如指掌。以有限面对无限,出错就是难免的。所以,我以为,重要的不是不能“吃药”,而是应当尽量避免重复地犯错,应当在“吃药”中吸取教训,把“吃药”看成是“拣漏”的老师,从反面积累鉴真的经验,在“吃药”中积聚“拣漏”的内在资本,使自己慢慢地由外行而变成内行,由内行变精通,这样,也就等于给自己增加了“拣漏”的机会和可能。事物的辩证法往往就是如此。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