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门“高仿书画”丰厚利润的背后
2010-05-19 11:36:03 曹桢
在西安书院门步行一条街,近年来活跃着一批倒卖“高仿书画”的贩子。他们以低价收购模仿、临摹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再倒手卖给游客或求购者,从中牟取高额的利润。“高仿书画”的市场有多大?其间的利润分配、利益链条是什么样的?对知名书画家的危害程度如何?近日,记者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对书院门“高仿书画”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贾平凹的600,范曾的800”
一个周末的下午,记者走进了位于南门内的书院门步行街。一进街道,便被几个书画贩子围住了。“要不要高仿书画,我这谁的都有!”“范曾、吴三大、刘文西、杨晓阳、钟明善的书画,你想要谁的?我给你最便宜的!”
记者以买画人的身份和其中的一个画贩攀谈起来,他建议记者到他的房子里去看这些书画作品。在画贩的带领下,记者穿过一条满是画廊、装裱店的狭长巷子,来到了位于某城中村的一间出租屋内。
进门之后,记者首先发现这间十几个平方的小房子里,居然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名人书画”。书法作品有启功、范曾、舒同、吴三大、钟明善、贾平凹、雷珍民等名家的作品。国画作品则有张大千、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刘文西、杨晓阳、王西京、王有政等著名画家的画作。如果不知情的人进来,会恍惚觉得自己进入了某博物馆的书画展厅。
接着,两个操南方口音的画贩开始轮番向记者推销他们的“产品”。“我们这些字画仿真度特别高,北京的一些名人字画是从北京调过来的,我以前就在北京的琉璃厂开店,”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年男子说,“西安的这些字画,基本上都是我们从这些名家的‘身边人’那里收购的。”记者问:“‘身边人’是什么概念?”对方说:“就是这些名人的徒弟、学生,或者经常听他们的课的人。”
两个画贩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手中的“藏品”。这些包装精美的宣传画册上,无一例外地印着艺术家们的照片、个人简历、艺术特点、代表作品,打开外层的包装纸袋,里面则是“高仿画作”和书画家当时展示这幅作品时的合影。
画贩还说:“这些书画都非常便宜,仿贾平凹的这张600,范曾的800,启功的这张900,吴三大的这张700,就拿贾平凹的这张书法来说,要是买真的至少要上万块,你看,花不了几个钱你就能买到‘名人字画’,拿出去送给别人也体面,自己留着欣赏,也很不错!”
当记者询问这些“高仿书画”的销售量如何时,画贩说:“生意基本上还可以,这里(书院门)已经成为了高仿书画的集散地,很多外地人到这里来游玩,都会顺便买上一两张,也有不少本地人来买,主要是图个价钱便宜。”
流水线操作炮制“高仿书画”
云集于书院门附近的“高仿书画”如此之猖獗,令人堪忧。这些书画产生于哪里?又是通过怎样的渠道流入市场的呢?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记者发现了其中的“流水线操作”流程。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记者在三学街的一家画廊发现了一位年轻画师正在搞批量“创作”,在她的身下是一张张看起来一模一样的《虎啸图》。据画廊老板介绍,他们这里把印刷半成品的老虎加上背景的配图、题款,画师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幅“国画”。这样的画多少钱一幅呢?老板说:“100元一张,不搞价;这已经是内部价了,这些画拿出去卖,随便一张都是三五百。”
据该老板介绍,在他这里打工的是一些美术学院的学生和青年画师,这些人批量炮制国画作品,所得的收入基本上能抵得上西安的中等以上收入水平。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一位常年从事“高仿书画”的画师。这位画师从某美术院校毕业后,一直没有在业界画出名气,生活非常穷困潦倒。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他开始从事名人字画的“高仿”,由于他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在一定程度上能画出原作的一些韵味,所以他的仿品销售价格近几年来一直在增加。他说,现在很多青年画师要想通过正常的渠道“做出名气”非常困难,加上市场利益的驱动,导致很多人加入到炮制“高仿书画”的道路上来。据他估计,现在仅仅在西安一地,从事“高仿书画”的青年画师都不下三四百人。
“这些年靠画这些仿品,买了车子和房子,但是心里总还是空落落的,不踏实。”采访结束时,这位画师如是说。
“‘高仿书画’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大面积流行,完全是因为近年来书画热造成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书画评论家说:“名人书画现在都价值不菲,动辄几千上万元,这远远超过了普通市民阶层的收入水平。而‘高仿书画’造价低廉、仿真度高,因此成为了不少送礼者和购买者的首选。‘高仿书画’现在已经形成了不小的市场,丰厚的利润背后隐藏着一条衔接各个环节的利益链。毋庸置疑的是,‘高仿书画’对名家书画作品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冲击,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希望文化管理部门对此做调查和处理。”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