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个中之道

2010-06-05 15:38:52 文/Sylvain Levy 译/申舶良

  新春快乐!

  这回我想说说为何我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情有独钟。

  如今我们已经全力投入这项收藏了。

  这使我们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并且与很多人建立联系并最终成了朋友。

  从艺术角度讲为何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是社会的镜子。”

  尽管艺术正日渐国际化,艺术仍是语言、地理与历史的产物。2005年初次造访上海时,我们感到那里有另一种逻辑;有些事情显示出对经济发展的非同凡响的态度,这座城市表现出对传统观念中的人性、耐力、程度、速度重新定义后的“超人状态”的无休止的追求。不知何故这些感受使我们兴趣盎然,使我们想寻找表现当代艺术作品与社会间关系的艺术与艺术家。

  中国艺术曾经过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义和工业化生产的塑造,创造出与西方当代艺术全然不同的样式。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化史,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空间。

  我倾向于哪类艺术家?

  如我在以前的专栏中说,我总是热衷于发现那些愿意看到主流边界的个体,无论是关于主题、材质、受过的训练还是将这些展开的办法。这里并不仅指年轻艺术家。

  我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同样丰富多样,亦如那些我们更熟悉的例子,有很多已成为社会名流、拍卖场的宠儿和时尚明星。然而,亦如欧美的情形,许多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艺术家仍在葡萄园中默默劳作,创造出可靠而美丽的作品。下面我将提及我们关注着的几位这类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首先,一直坚持个体独立创作却仍作为整个大趋势中决定性人物的艺术家。

  比如顾德新。他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难以理解和捉摸的形象。对一切体系的怀疑与对按照任何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方式生活的厌恶使他选择了退隐的策略,从责任与主流观点的退隐使他能做到相对的自由和自主。

  他是世界各国策展人最为尊重的艺术家之一。

  其次,能为当代语境注入和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传统美学和传统思想元素并由此成为“文化与个人自主”的理想范型的艺术家。

  比如杨诘苍。他的大幅水墨作品根植于通过修身使内在精神品质经由作品与材质而流溢的中国传统法则,这在观念的层面上意味着达到退隐与无为的境界。

  再次,通过发展本土与民间文化进入当代语境的艺术家。

  比如郑国谷与阳江小组。郑国谷是青年一代中决定住在阳江而非北京的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通过退隐阳江,他一方面发展出一个非主流的、根植于本土的艺术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将本土成果纳入其项目,他将本土引入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总之,我想说看到当代艺术家中老一辈仍在不断创新,同时艺术类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增长,我想我们能够确信地说中国当代艺术还远未发展到极致。

  从投资角度讲为何应收藏中国当代艺术?

  尽管处于金融寒冬,亚洲仍是能体验到财富与可用收入前所未有的增长的地区。

  这些财富流入艺术与生活时尚的消费,对文化作品和产品——当代的或古典的——的广泛社会需求使我们知道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力量远高于统计数字的显示。“头脑可以作出评估,但左右着艺术市场的是心。对个人物品的热衷导致近期各类销售中均有世界纪录产生。”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如是说。

  当整个亚洲艺术市场都反映出全球艺术市场的整体颓势,中国艺术市场却是例外。大陆私人买家持续增长的需求和策略使销售呈现强劲的态势。苏富比拍卖显示,来自中国的买家数量达到了2008年冬季拍卖的两倍以上。

  如今,在中国许多人刚刚开始了解本国艺术家创作的当代艺术。两年前,很少有人能举出哪怕一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者。当时的普遍情形是中国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古玩和字画上。此后则有几位知名的中国大陆收藏家在当代艺术领域出现。

  中国当代艺术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者。越来越多的作品被如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对中国人而言,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乃是一种“民族责任”。

  新近成立的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说:

  “若不收藏几件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我们会失去一份反映中国这几十年来变化的现实的、鲜活的文献记录,这对中国人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并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和个人用尽办法使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国’,但他们并未意识到有一天他们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以搜集70年代末至现今的珍贵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有哪些困难?

  我最大的困难在于以何标准评价艺术品。

  艺术总是关乎品质。品质应由专家、学者、策展人和批评家评估认证。

  然而当今中国的情况远非如此。市场在艺术界占据着如此的支配性的地位,通常决定着“品质”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几年来大量资金流向中国当代艺术界,这对艺术创作的性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结语

  中国当代艺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真正的藏家。并且更多藏家为的不是投资而是艺术本身。这令人感到心中踏实。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而同时,也面对许多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不断的思考和探寻正在进行中。接下来的日子里资金量会产生波动,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能够促使艺术家反思他们正在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品质,并激励一些新的画廊制定更加有效的应对市场萧条的策略。所以,近来发生的事件可望产生积极的效应。

  所以尽管市场现状欠佳,甚或我们听得传言道是近乎三分之一的中国画廊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面临租金上升、销售下降的境况,艺术却不会动摇!

  当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市场维持平稳状态甚或出现下滑时,亚洲的艺术市场还在继续提升。

  凭什么最好的亚洲艺术家不能与他们在西方的同道拥有同等水平的定价?

  我不禁对未来抱以乐观的态度。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