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收藏到自刻 62岁成都老人痴迷藏书票

2010-08-09 13:37:56 未知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话换到62岁的金凯欣(化名)这里,就要改成“书中应有藏书票”。老金说,藏书票号称“书中蝴蝶”、“纸上宝石”,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书籍的装饰变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是自己的心中挚爱,鲁迅、郁达夫等人也曾是藏书票的“粉丝”。

  “小小藏书票,方寸之间却有风光无限。”从收藏到自行设计制作,老金不仅自得其乐,还怀揣着在蓉城推广藏书票的热情。

   一年苦寻    第一张藏书票却是赝品

  “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成都马王庙街的一处老宅里,老金向记者谈起了他是如何迷上藏书票的。2005年,老金的女儿开始从事商业设计,常常是做一个订单就要闲一阵子,等到新的订单到来时,又忙得不可开交。老金常常为女儿琢磨,“最好是找个办法,在没有订单的时候也能提前做好设计。”从此,老金到处去找灵感。

  意外的收获发生在送仙桥古玩市场内。一天,一本夹着小纸片的册子从正在古玩市场转悠的老金面前闪过。老板喊价400元,一名年轻女孩上前应价,没两个回合,女孩便以300元将小册子收入囊中。老金禁不住上前问道:“姑娘,这些小纸片是啥东西?”女孩说:“藏书票。”以前老金在书上就曾见过藏书票的介绍,这次的偶遇,让老金顿时对藏书票着了迷。他意识到,作为制作精细的小版画,被称为“纸上宝石”、“书中蝴蝶”的藏书票必定十分难得。于是,老金开始翻书、上网找资料、逛古玩市场……2006年冬天,老金才终于盼来了自己苦苦寻找的第一张藏书票。“那是在一个废旧纸品的摊位上发现的,一张长宽不足10厘米的纸片上‘EX-LIBRIS’的字样非常显眼。”老板喊价60元,老金没讲价,当场付款买下。

  第一次得到藏书票,老金按捺不住心中的窃喜,立马找了一处亮堂的灯光,仔细观赏把玩。不幸的是,灯光下的藏书票做工粗糙,油墨不均。“唉,找了一年才得到一张藏书票,咋还是个冒牌货呢?”

  此后,老金对藏书票越发痴迷,到处寻找收藏,目前已有藏品20多件。

  藏书票牵线 老金和年轻小伙结成忘年交

  “藏书票没有死去,它们活着,虽然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曾有藏家如此形容藏书票的现状。一方面,藏书票被用来标志书的所有权,并传达出书籍所有者的讯息;另一方面,其别具风格的艺术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较高的审美品位。因此,藏书票收藏并不像广泛流行的邮票等收藏那样,“带了点阳春白雪的味道”。

  退休后,老金成了藏书票的守望者,独自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让老金有些苦恼。直到藏友的陆续出现,这才给了他坚持守望的信心。

  2008年的一天,老金在一家旧书摊前蹲下。“你这里有关于藏书票的书么?”老金有意地向女老板打听起来。女老板没吭声,旁边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却回答道:“老师,这里有。”老金有些诧异:“你也知道藏书票?”女老板这才说起,这位年轻小伙子其实是这家书摊的常客。两人在书摊前站着聊了一上午,俨然成了忘年交。从此,这位名叫张强的年轻人,成为了老金最忠实的藏书票票友。

  去年元旦节前后,老金的一名老友从国外回到成都。偶然间聊起藏书票,原来这位老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外文书籍中收藏了诸多藏书票。老金感叹相见恨晚,从此与老友相约,每周必要抽一天时间共聚,话题就是聊不完的藏书票。

  去年10月,第32届国际版画藏书票双年展获奖艺术家邀请展在成都举行,“目前从事藏书票收藏的人并不多,从事藏书票创作的人也有些青黄不接。”成都画家董小庄被老金尊为藏书票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其位于荷塘月色画家村的版画藏书票收藏馆也成为知名的藏书票集聚地。

  自刻藏书票 “雨中人”越来越被人熟悉

  越是着迷于“书中蝴蝶”的翩翩身姿,老金就越是迁怒于自己。“手上的藏书票太少,不尽兴。”直到2007年底的一次急性胰腺炎,才让老金想到了另外一种接近藏书票的方式:自制藏书票。

  突发疾病住院,老金挺了过来。老友纷纷前来探望,提起早年工作期间,老金篆刻印章的手艺不错,不少人还保留着老金昔日的作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段话被老金记在了心头。大病初愈,老金便找来木板,买了全套的刻刀,决定亲手刻制藏书票。“人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东西。”

  在老金目前所刻制的100多件藏书票中,刻得最多的是较易操作的木板,此外还有用石头、塑料刻的藏书票。从第一幅临摹的《白蛇传》,到最近创作的《花仙》,100多张藏书票,见证了老金“弧形刀法”技艺的成长。在每个版的印数都不超过100张(一般为50张)的情况下,老金自制的藏书票,在朋友圈子里颇受追捧。花钱购买其藏书票的,既有圈内的藏友,也有圈外的大学教授。写在藏书票落款处的笔名“雨中人”也越来越被人熟悉。

  “不论收藏还是创作,我这些都只算是圈里的小儿科。”老金说,自己比不上藏品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收藏家,也比不上具备专业版画功底的艺术家。但每天在自家窗台前的木桌上钻研雕琢的“八小时工作制”,却能让他自得其乐。偶尔三两个藏友促膝而谈,老金还不时惦记着,怎么让藏书票在成都传承下去。成都地标建筑藏书票、地震纪念藏书票、水印木刻藏书票……老金关于藏书票的构想和计划多而详尽。他现在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自己能够老而弥坚。“只要手不发抖,带劲,就能继续刻下去。”

  藏书票简介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中蝴蝶”、“微型艺术”。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据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从馆藏图书中发现的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国藏书票是“关祖章藏书”票。这枚藏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古代书生在满室书卷中夜读的情景,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