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雅乐让外国人喜欢“听”国学
2010-08-12 12:01:57 叶飞
首届北京国子监孔庙国学文化节在国子监孔庙博物馆开幕
8月7日,立秋之夜,北京国子监孔庙博物馆一反往日的安静。松柏掩映的庭院内,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杨治等各界宾客在此汇聚一堂,好不热闹。当晚,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北京国子监孔庙国学文化节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别有一番滋味 老外在国子监“听”国学
倘若说上百位对国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中国人来参加此次开幕式不足为奇的话,一群外国嘉宾的到来就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了。这些外国面孔让人不禁想起200多年前,一位位被称为“外番入学者”的来自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的留学生正是在国子监修习起了中国文化。
一番询问之后,记者了解到,这些外国嘉宾大多是来自以色列、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驻华使馆的文化外交官们。听闻这次国学文化节后,他们在颇感兴趣的同时,还在心中为自己的中文水平而忐忑。不过,这次国学文化节的活动内容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艰深,主办方特意准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哈辉为大家演绎新雅乐。
当晚8点左右,演出在古朴、庄严的国子监辟雍殿前开始了。一声悠远的钟声过后,40位身着飘逸汉服的年轻男女低头拱手,保持着大礼的姿势从殿后疾步而出。身穿蓝底双鸟花纹汉服的哈辉轻吟《诗经》里的诗句,缓缓从大殿走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演奏者王鹏拨动琴弦,让人感到有一番浓浓的古意袭上心头。当晚演出的曲目共有7首,分别是《相和歌·子衿》、《上邪》、《墨香》、《茶香》、《古琴·鸥鹭忘机》、《虞美人》和《礼》。或许是因为对辟雍殿这座古代学堂心怀敬畏,抑或是为清雅的歌声和隽永的意境所陶醉,演出过程中虽然两次下起小雨,但嘉宾们都分外耐心地坐在座椅上欣赏完了整台演出。
这场演出令到场嘉宾们对新雅乐有了初步印象,尤其是那些外国嘉宾,一个个赞不绝口,感叹“原来国学是可以听的”,这让他们“有了参加更多国学活动的信心”。实际上,这种新雅乐并非古代宫廷的祭祀音乐和宫廷雅乐,而是以古代音乐为典范,用写意的手法把抽象出来的“礼”“乐”“德”“音”等古典概念或符号巧妙地融入歌唱与舞蹈中。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艺术讲国学。
墙内开花 墙外可以香远
近年来,国学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国学热”。不过,国学要“热”到国外去还是有难度的,虽说外国有汉学研究这门学问,其门槛却十分之高,研究者须通晓古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这令绝大多数普通外国人“知难而退”。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蒋效愚对新雅乐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新雅乐让今天人们逐渐淡忘的中国礼数文化、德音雅乐再次复兴起来,通过这种集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记者从以色列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以色列已经“相中”了新雅乐,目前已邀请新雅乐团队于今年9月28日即孔子诞辰纪念日在以色列贝特锡安演出。此外,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的演出机构也有了引进意向,美国格莱美奖古典音乐评委约书亚·切克也表示有意将之引荐到该国演出。对他们来说,聆听新雅乐似乎成了一条从视听角度了解中国国学并获得美的享受的“捷径”。这令人颇感意外,看来新雅乐有点儿墙内开花墙外香了。
身为“国学工程”形象大使,哈辉曾得到以色列总统佩雷斯的接见。她告诉记者,谈话中,佩雷斯连珠炮似地引用了《论语》等中国典籍里的名句如“君子坦荡荡”“和为贵”,并认为中国人从中国的古老音乐和诗歌引申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令她感觉到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正因为此,她深知新雅乐所承载着的意义和面临的诸多困难:以实景演出的形式来体现“礼”,要警惕流于一味追求华丽形式和感官愉悦,万不能失去了肃穆、庄重之感;以人声演唱和器乐演奏来表现“乐”,则忌讳采用通俗旋律与西式现代节奏,而要追求典雅、含蓄的中国古韵。虽然外国观众可能感觉不出细微处的差别,但出于向海外传播国学的赤诚之心和对观众负责的态度,哈辉认为新雅乐应该注重“思想性”和“形式美”的每一个细节——这甚至要求表演者提高国学素养,平日要读《诗经》看《大学》,闲时写书法弹古琴习茶道,真正做到“以礼修身,以乐感人”。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