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奇人”马未都浙江嘉兴“论道”
2010-08-13 08:29:43 未知
细数中华文明的坐标 关注博物馆的发展
高温炙烤着大地,热情感染着市民。昨天的嘉兴热浪滔天,可这并没能阻挡市民的脚步。下午2时30分,由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和《瞭望东方周刊》联合主办的“南湖文化论坛”在嘉兴大剧院拉开帷幕。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马未都,以“文明的坐标”为主题,给禾城市民带来一场中华民族文化的全新“洗礼”。
作为文化名人,马未都很是平易近人,满口的京片子中不时抛出几句诙谐的词句,引来阵阵掌声和笑声。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中,马未都细数中华上下五千年精彩历史中的座座文明丰碑。一个多小时的面对面访谈,马未都表现着一位睿智老者对私人博物馆发展的担忧。作为“布道者”,在他的眼里,他和他的博物馆,都担负着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责。
关于文明:盛世塑造独特文化,变迁带来文明高度
“从汉代盛世看,第一应是文景之治。文帝景帝这两位皇帝,对于一般人来说名气不大。我们知道的皇帝一般都是以打仗著称,比如汉武帝,而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高峰。”一开讲,马未都就将中华民族一座座文明的丰碑树立起来,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伟大中华民族曾塑造的不朽坐标。
与大多数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一样,青年时期的马未都意识到笔可以改变命运,而他也确因文学改变了命运:一篇《今夜月儿圆》,让他从一名车床铣工,变成了一名杂志编辑。随后,《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优秀影视作品,让他名盛一时。但就在他的文艺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马未都却突然转身,把精力放到了收藏上。而随着收藏事业的日渐深入,透过文物的表面光彩,马未都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无限魅力。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对文物的认知程度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发展的水平。”马未都表示,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标志性的艺术,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玉文化、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等等,一个个的文明坐标,提示着中华文化曾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在昨天的讲座中,马未都没有对任何一件文物进行细致的说明,而是将眼光放到了浑厚的中华文明上。在他的全新诠释中,除了能作为文明坐标的汉代盛世外,还有唐代盛世、明代盛世和清代盛世等。而正是历史上的这些盛世,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每一次社会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同高度的文明坐标。”马未都表示。
关于博物馆:赞助人文化让私人博物馆更具活力
1997年,马未都创立了中国大陆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2002年,马未都创办了全国首家博物馆分馆——观复博物馆杭州分馆。2005年,观复博物馆厦门分馆开馆。而近日,观复博物馆哈尔滨分馆也将成立。
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马未都对博物馆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对于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复博物馆奉行的是赞助人文化,这与公立博物馆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马未都看来,所谓的赞助人,不仅仅包括捐资捐物的人,也包括买票参观的观众,他们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对于这种赞助人的文化观念,马未都觉得应在私人博物馆中进行推广。
与此同时,对于观复博物馆的未来,马未都也多少有些担忧。马未都承认,观复博物馆之所以能一直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因为它的确拥有无可比拟的名人效应。自己的博物馆如何在脱离自己后,依然维持生存,需要一种制度来保障。而他正在积极探索着这样一种运营方式。
“我希望自己能早日放心地离开博物馆。最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我离开博物馆之后,有一天买票回来参观,进来后觉得什么地方都特别好。那是最幸福的事。”由兴趣而衍生的文物收藏情结,由兴趣而开办的私人博物馆,正日益成为马未都一种无法推却的负担和责任。而这责任,也正是由他力图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心愿而生。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