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碑学: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2010-08-13 09:14:27 未知

  宋代的碑学与唐代碑学相形见绌,唐碑刻之雄风至宋代已渐衰。然而宋代书家也有继步前人、身手不凡者,如蔡襄之书碑卓然可观,此后则为苏轼。今人侯镜昶说:“蔡书知名之时,正是颜书大盛于宋代之日。然而当时书家能碑者极少,独蔡能之。东坡能承唐碑之余绪,足见其书法功力之深。”“宋书家善碑者,除蔡襄以外,东坡一人耳。”(《书学论集·论苏黄米书艺》)虽然由于北宋在政治上的斗争复杂,苏轼所书碑刻也被毁,但尚有拓本流传,可睹苏轼碑学上的成就。

  《表忠观碑》(图1),苏轼撰并书,碑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分四石两面刻,每面正书六行,行二十字。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府陈柯重刻,摹勒书体不佳。原碑笔法操纵娴熟,方整俊伟,也间以圆笔宛温,如其竖钩颇有特点,将“我”、“相”等字取其方,“承”、“行”字又取其圆。多用三分之笔,显其丰腴,且每笔均不为虚锋,实笔书碑一丝不苟。结体峻拔右角,如“承”、“行”、“之”等等均右角耸竦,在方整中得气韵生动。此碑颇近颜真卿《东方画赞》,前人评此碑“比之蔡君漠,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也”。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此为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

  《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图2),或称《罗池庙碑》、《罗池铭辞》、《荔子丹碑》等,以苏轼的真迹刻石而成,刻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正书,十行,行十六字,无书写年月。唐韩愈曾作《罗池庙碑》,沈传师书,其碑久佚。苏轼书韩文中的迎享送神诗,后精工摹刻于石上,石在广西马平罗池庙。在用笔上虽仍是三分笔,但温厚中出险辣,得气得势。比如其中一些“我”字,“戈”法不取钩,而是一泻而下;“事”、“兮”等字末尾均以铦利之锋芒挟裹而出。结字上也率性而作,如“鹅”字特大,且用行书,众多“兮”字,也随手妙变。王世贞也有评:“东坡书《罗池铭辞》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侯镜昶认为:“《罗池庙碑》用笔险劲,此刻更具法度,但兼有气势,与唐碑各家调然相异。东坡善于发展变化,融势入碑,开宋书特有之风。苏碑又以帖的布白,融入碑中。……自东坡倡导,宋代碑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论苏黄米书艺》)《罗池庙碑》与《表忠观碑》相比照,可以看到苏轼书碑的又一种面目和情调。

  《醉翁亭记》(图3),欧阳修撰,苏轼书。宋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明嘉靖间重刻石。宋刻本字有漫漶,但书体远在明刻本之上。今拓明刻本分四张拓,前三张七行,末张五行,行二十字。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比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提携”两字均为左右结构,又上下相联,苏武却将下一“携”字改为上下结构,使“扌”旁置于“乃”字上。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可谓知言。

  《丰乐亭记》,欧阳修撰,苏轼书,无年月,刻石在安徽全椒县。原石宋时已毁,现存的为明嘉靖间重刻。正书,分三石,前二石各八行,后一石五行,行二十二字。苏书《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的风格相近。王世贞云:“坡公所书《醉翁》、《丰乐》二亭记,擘窠书法出颜尚书、徐吏部,结体虽小散缓,而遭伟俊迈,自是当家。”清梁(山献)《评书帖》曾云:“东坡楷书《丰乐》、《醉翁》二碑,大书深刻劈实劲健,今惟《丰乐亭》尚清白。”

  《明州宸奎阁碑铭》,苏轼撰并书,宋元祐六年(1091)正月碑成,碑在浙江鄞县。明万历年间蔡贵易知宁波府,访得范钦旧拓本重刻,范所藏为元翻刻本。正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五字。此碑笔力沉着劲健,在肥腴之中得筋得骨,顿挫转折之间精神耀现,在披拂伸展间见英气逸韵。结体匀稳,但也有取欹侧之意态,故于端庄中杂流丽,如“皇祐中”,“祐中”二字均自然倾侧,“旨赐号大觉”五字,前三字欹,后二字正。此碑与《醉翁亭记》书风相仿佛。

  苏轼正书碑刻较著名的尚有《司马光碑》、《赵清献公碑》、《浴日亭记》等,不一一介绍。

  从苏轼的正书碑刻,可知他的书艺功力即自正书始。苏轼《论书》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他在《跋君漠〈书赋〉》中也强调了这一观点:“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未有能正书,而以行草称也。君漠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他是按正书——行书——草书的传统路子循序渐进的。从正书中先继承传统,然后脱出古人畦径,别开生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