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准备好了吗?中国新媒体艺术

2010-08-16 08:41:47 张嘉格

相关新闻: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艺术创新

新媒体艺术收藏

媒体艺术

  在媒体艺术领域,德国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催生变化、引领方向。已有20年历史的柏林跨媒体艺术节(Transmediale Art Festival)打通了影像、数码、网络各种媒介,已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媒体艺术节之一。如今,与这一艺术节一脉相承的“城市———隐秘的边界:柏林新媒体艺术展”与 8月15日登录北京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展至8月28日。

  出席展览现场的有柏林跨媒体艺术节艺术总监斯蒂芬(Stephen Kovats)、策展人Pierre Wolter和Melanie Zagrean,以及两位参加艺术节的代表艺术家Julius von Bismarck和Bengt Sjölén & Adam Somlai-Fischer。

柏林跨媒体艺术节(Transmediale Art Festival)艺术总监斯蒂芬(Stephen Kovats)

  柏林跨媒体艺术节艺术总监斯蒂芬(Stephen Kovats)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当记者问及他以边缘的视角观察柏林和北京这两座城市,有哪些边独特的发现时,他对于柏林和北京的评价是两座城市都在文化上具有超强的包容力,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到这里生活居住,创作,包括他自己作为一个加拿大人来说也是同样如此,我生活工作在柏林,这座城市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正像很多生活在北京的艺术家一样,这也是两座城市的内在关联。

艺术家Julius von Bismarck在操控他的参展作品《环面》

  1983年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布赖萨赫,成长于利雅得(萨特-阿拉伯)、弗赖堡和柏林的新锐艺术家Julius von Bismarck,蓄了满额长须,着实抢眼。他微笑着拒绝告诉你作品内的玄机,希望给观众猜想的思考空间,看着他静静的操控自己的有些神秘的《环面》作品,让人莫名奇妙的觉得有些幽默。《环面》结构复杂,令数学家、建筑师和天体物理学家都感到惊讶。一年前,德国Ulm大学的科学家们(Frank Steiner和他的团队)提出观点,认为宇宙是有形的,而且极有可能是环面结构。这件作品也由此得到了关注。《环面》的自行转动象征着运动和连续性,即城市表面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循环往复。作品就既定空间内城市的规模和架构提出问题;同时,也对城市孕育的生命形式提出疑问。此次北京展览将是《环面》在Transmediale上的首次亮相。

参展作品《全景无线照相机》

  Bengt Sjölén & Adam Somlai-Fischer携其2008你年创作的《全景无线照相机》来到开幕现场。作品的设计灵感与普通相机成像原理相似。肉眼不可见的2.4兆赫无线电波信号与可见光的特点类似,遇到实体能够反射回来。我们看到的色彩实际上是反射到眼球里的光。同样的原理,通过对无线电波信号进行采集,全景无线照相机可使观众看到无线电波。相机上的天线缓缓摇动,对空间中的无线信号进行扫描,使其结构物化成像。艺术家通过全新的方式呈现了这部分肉眼看不见的世界,进而诠释了我们难以捉摸的现实环境。

  北京城市文化研究学者则表示,在柏林久负盛名的这一新媒体展移师北京不是偶然的,体现了两座城市的内在联系。“都是大国首都、文化中心,以创意城市和文化的包容性闻名,同样拥有包括人为割裂在内的古老历史,如今都在飞速发展,也都面对着大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的机遇和挑战。”而柏林以跨媒体艺术为手段的实践,可供北京在探索城市文化的道路上思索和借鉴。

  与德国相比,中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具有持续影响力的新媒体艺术节、新媒体艺术组织,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算起来不过十来个春秋,但在中国IT产业和欧美新媒体艺术的双重冲击下,它却和产生它的基础——新媒体,包括声、光、电和IT产业一样,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新媒体艺术,不但中国的大众感到陌生,就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认同。但是,和世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一样,新媒体艺术也不是等你完全理解和接受,才走进你的世界,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按着自己的规律破门而入。

  “MOMA录像部主任芭芭拉·兰登认为:“录像艺术在中国的活跃,是在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圆周闭合之后划出的一个新圆的起点。”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定义新媒体艺术,也不论现在有着怎样的见仁见智的评论,更无须担心历史将怎样回眸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新媒体艺术为了画好这刚刚起点的圆,在努力着,前进着。

  虽然此次展览的艺术家策展人只带来了柏林transmediale媒体艺术节的小部队,但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同样具有鲜活的刺激,展览的主题“以边缘的名义重新发现城市”这样一个独具视角的命题确实对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都市人都有再思考的启示,在这样的一个到处都在谈艺术、到场都是艺术展的城市,这样真诚的展览和作品实为稀少。

 附注:

  柏林transmediale媒体艺术节简介:

  柏林transmediale媒体艺术节是一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和数字文化节,它所探讨和展现的艺术作品及理论立场主要以新技术所引发社会效应为线索,并涉及与此相关的新生产形式、知识传播、社会实践和政治意见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当今世界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社会互动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动态形式,这些都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及其社会、政治和经济实践的表现形式。因此,transmediale媒体艺术节着重致力于开发局域性和全球化网络交界处的文化生产、数字工具的各种创新形式,以此来促进对新技术批判性、创建性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对我们的当代社会进行塑造。

  艺术家Julius von Bismarck简介

  1983年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布赖萨赫,成长于利雅得(萨特-阿拉伯)、弗赖堡和柏林

  2003 年高中毕业于柏林

  自2005年起,在柏林艺术大学主修视觉传播学

  自2006年起,在Joachim Sauter教授的班级学习

  2007年获得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播学学位

  在纽约Hunter学院进修艺术硕士专业

  自2009年起,在空间实验研究所Olafur Eliasson教授的班级学习

  2010年

  *2010年获得马德里ARCO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一等奖,该作品已被BEEP Collection购买

  展出地: 柏林 布雷达

  2009年

  评委会提名参展作品 - 09年日本媒体艺术节 –日本 东京

  参展 – Artefact艺术节 – 图像的背后 | 背后的图像, 什图克艺术中心鲁汶

  参展 – 2009年Pixelache电子艺术和亚文化艺术节 -奇亚斯玛当代艺术馆,芬兰 赫尔辛基

  参展 – “图片战争“展, 欧洲媒体艺术节,工业文化博物馆,奥斯纳布吕克

  个展 – Capelica 画廊, 斯洛文尼亚 卢布尔雅那

  个展 – 22 presents展览, 捷克共和国 布拉格

  2008年

  参展与讲座 - 2008年Pixelache电子艺术和亚文化艺术节-奇亚斯玛当代艺术馆,芬兰 赫尔辛基

  参展 – 2008年CyberArt数码艺术节, OK林茨, 奥地利

  凭借“奇图秒影”荣获ArsElectronica奥地利电子艺术节 “金尼卡奖- 互动艺术奖”

  参展 – 2008年媒体外墙艺术节(Medienfassaden), 柏林

  讲座 –柏林洪堡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光学

  参展与讲座 – 社会干预-Sangsangmadang画廊, 韩国 首尔

  等等

  Bengt Sjölén

  Bengt 于1972年出生于瑞典,自学成为软件与硬件设计师,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参与Atari/Amiga的电脑场景展示程序的编写。10岁那年,因为觉得当时的游戏很无聊,他开始用辛克莱尔ZX光谱汇编语言编程。

  Bengt现在与遍及欧洲的合作者一起从事整合媒体艺术、科技和建筑以及用社会及实体空间进行实验的项目。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如:电子艺术交流协会(Inter-Society for the Electronic Art, ISEA)2006年在美国圣琼斯和2004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展览,挪威Trondheim当代艺术中心 (Trondheim Senter for Samtidskunst,以及路德维希博物馆(Ludwig Muzeum)(匈牙利布达佩斯)等。

  Bengt的作品范围广泛,从低端硬件逆向工程到视频图形,由3D多人游戏引擎实现的3D投影,还有物理模拟、音频软件、语言学、手机技术、交互设计、实验显示与可视化技术、VJ视觉特效软件、图像处理、互动装置、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以及数字、模拟、无线电路设计。

  他推崇开源软件和其他非专有技术的使用和贡献。

  他是 Automata AB, Teenage Engineering AB和 iPic System AB的创始人之一。

  近年展览

  2007Aleph, Belsay Hall, UK

  2007Brainmirror V3, POC at ISPO, Munich, Germany

  2006Wifi Camera Obscura Prototype, f.city, Lancaster

  2006Brainmirror V2, Liding, Sweden

  2006Wifi Camera Obscura Prototype, Waves, Riga

  2006Ping Genius Loci, ISEA2006, San Josÿ

  2006Brainmirror V2, Ludwig Muzeum, Budapest

  2006Induction House V2, Mixed Media, Milano

  2006Ping Genius Loci, Mal au pixel, Paris

  2006Brainmirror V2, Folkets hus, Stockholm

  2006Brainmirror V2, Stockholm Academic Forum, Stockholm 2006 Brainmirror

展览概况:

主办:歌德学院(中国) 今日美术馆  

协办:柏林transmediale媒体艺术节  

特别合作伙伴: Gallery Art Claims Impulse  

策展人:皮埃尔·沃尔特 (德)/ 梅兰妮·赛格林 (德)  

展览总监:罗怡、斯蒂芬.库瓦茨  

项目负责人:高毅  

展览开幕:2010年8月15日(周日)下午4时  

展览日期:2010年8月16日- 8月28日  

展览地点:今日美术馆3号馆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10:00—下午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联系电话:8610—58760600—100  

网址:www.todayartmuseum.com www.goethe.de/beijing  

活动赞助: 海南航空 / 三星投影机  

        本次展览大量选用了柏林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探讨了城市结构设计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和文脉。城市,正是用这些元素体现着自身的律动。它涵盖了无数个性生命、网络,以及结构……联合这些元素,一路呼喊去争取自身的成熟形象、身份和价值,当然,还想引人肃然起敬!  艺术家们借助数字技术、工程手段或软件技术,采用类比手法营造出无数碎屑讽喻城市外表的各种畸变,对城市现状提出质疑、猜想、诠释,探索城市的深层结构,从而将城市内外环境全部的复杂内涵展露无遗。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们抓住了当今过渡社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的变化,以及这种精神层面的变化对城市结构的影响。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蕴含其中的寓意、对城市结构的研究和表现方法都让这些作品非同凡响。

 

 

(责任编辑:张嘉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