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鲁迅论中国画

2010-08-20 14:07:08 未知

  据《鲁迅日记》书账记载,早在一九一二年,鲁迅就购买了许多中国画的集册,从北宋的李公麟到清代的石涛、金农等二十多个名画家的作品影印本。当时,鲁迅在辛亥革命后的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主管社会文化事业,很有机会接触中国画的古代名迹。和当时国画界的关系,也很密切。鲁迅和杰出画家陈师曾同是留日的学生,在北京常有往来,陈师曾还不止一次地把他的作品赠给鲁迅。总之,鲁迅对中国画是很熟悉的,他关于中国画很多论述也是十分精当的。

  鲁迅认为中国画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必须熟悉生活。他在谈到他曾经见过旧时的《日用杂字》时说:“虽然名物的种类并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像。为什么呢?就因为作画的人,是熟悉他所画的东西的,一个“萝卜”,一只鸡,在他的记忆里并不含糊,画起来当然就切实。”这里的《日用杂字》,那插图就是中国画的工笔。这就说明,中国画的制作,总要以熟悉人民生活为前提。

  中国画有什么根本的技法特点?鲁迅一九三四年在一封致魏猛克的信中写道:“毛笔作画之有趣,我想,在于笔触;而用软笔画得有劲,也算中国画之一种本领,粗笔写意画有劲易,工细之笔有劲难,所以古有所谓‘铁线描’,是细而有劲的画法,早已无人作了,因为一笔也含糊不得。”

  中国画怎样继承艺术遗产?或从旧形式中采取什么东西?鲁迅在《论“旧形式的采用”》中指出:“唐以前的真迹,我们无从目睹了(按:这是当时的话。解放后在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唐以前、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绘画真迹;帛画、壁画、漆画、砖画的真迹),但还能知道大抵以故事为题材,这是可以取法的;在唐,可取佛画的灿烂,线画的空实和明快,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米点山水,则毫无用处。后来的写意画(文人画)有无用处,我此刻不敢确说,恐怕也许还有可用之点的罢。”下面,鲁迅还谈到采取旧形式应持的方法和态度:“这些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那是不必赘说的事,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最后,我们还不能忘记鲁迅在“五四”运动那一年提出的对中国美术界包括国画界的要求:“进步的美术家,——这是我对于中国美术界的要求。”“美术家固然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的表现。令我们看了,不但欢喜赏玩,尤能发生感动,造成精神上的影响。”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