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商报:曹操墓新质疑是故意添乱
2010-08-23 09:23:04 未知
自从曹操墓在河南安阳发现之后关于其真假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与会学者提出,出土石碑中“魏武王”称谓不合理,成为曹操墓系伪造的有力证据。
众所周知,曹操高陵被证实的主要证据就是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器物。现在质疑的对象直接锁定这些器物,的确震撼。但是这些质疑固然有针对性,同样也暴露了论证上的不足。因此,这些新质疑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只是再给曹操墓增添了一些哗众取宠的娱乐效果而已。
何以这么说呢?因为提出“魏武王”称谓不合礼法的人是林奎成。此人是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从其头衔上看,他并非专业的文史学者,更不是严谨的考古专家。他的言论只是说是外行家言,其申论价值和一般公众的表达并无二致。考古学是严谨的科学,如果“魏武王”称谓不合礼仪的话,那就是考古学家们犯了最幼稚的错误,是砸自己的牌子,是自毁学术声誉。就常识而论,提出这一质疑的学者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就事实而言,曹操于213年被汉献帝封为魏王,以冀州、并州等十郡为魏国封地。曹操薨于220年,谥号“武王”。其时,其子曹丕尚未称帝,死后下葬的曹操依然是汉帝国的藩王。先有魏国封地,继而被谥为“武王”,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称谓完全符合当时礼制规仪。从现有的考古实物看,扬州在发掘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的墓葬中,就出土过诸侯王所用的龟纽“广陵王玺”金印。还有就是,日本也出土有“汉委(倭)奴国王”金印等。这意味着,诸侯王或外藩国王的陵墓中,出现诸侯王国名或封号的实物实属正常。
因此,质疑“魏武王”称谓实际上是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所致。
江苏省书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路平的质疑同样经不起推敲。他认为,在曹操墓中发掘出土的含有“魏武王”字样的几块石牌中的“武”字均把“止”部错写为“山”专家们遍查几十种篆隶,均没有发现这种写法。作为书画鉴定家,他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从“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等器物的图像分析,所谓的“止”字并未写成“山”字,只是粗看之下略像“山”字而已。只要通过百度图像搜索这几件器物,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端倪,这位李路平先生的质疑,十分牵强。
更要指出的是,即使所谓的“武”字写法有存疑,也不能认定上述器物是伪造的。因为“魏武王”的“魏”字写法,恰恰是证明曹操陵墓的典型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超先生指出:“石牌上的‘魏’字,和我们现在的写法不一样,它在下面增加了个‘山’字,这是秦汉时期的标准写法,大概在魏晋以后就变了。”
安阳的曹操高陵再起争议,这很正常,因为曹操其人太具传奇性。在以讹传讹间,曹操的墓穴也被神秘化和阴谋化。当今之世,曹操的传奇依然在继续,翻案的、污名的、牟利的解读不一而足。今人对曹操墓葬产生争议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非要为证伪而寻找证据,那就难逃哗众取宠之嫌,不是理性的探讨而是故意添乱。
公众希望的是理性、中道而且能够自圆其说的观点,不是随意、偏激而且漏洞百出的标新立异。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