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先例”不是否定曹操墓的理由
2010-08-24 09:07:49 姜伯静
从安阳曹操墓的发掘之日起,关于曹操墓真伪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而学术界也因此分为了“挺曹派”与“反曹派”。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
“当时不会被称为‘魏武王’”和“某些字当时不可能这样写”,是“倒曹派”的基本观点,对于这种逻辑我不敢苟同:历史上有很多未被我们发现的细节,仅凭故有知识是不能正确指导考古发掘的。
公平地说,对曹操墓的质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质疑要有理有据,不能以“没有先例”这样的理由来随意否定什么。
考古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发现了什么文物,而应该是借助这些文物推翻以前约定成俗的认识,验证那些引起争议的观点。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一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所以我认为,发现前所未见的历史才是考古的真正意义。
在20世纪之前的史学界,“东周以上无史”论和一些外国历史学者主张的“中国文明只能上溯至公元前七八世纪”的观点曾经盛行一时,但王懿荣、刘鹗、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对甲骨文的研究,却使中国的历史往前推了很多年。假如当初的学界以“东周以上无史”为理由一棒子打死王懿荣的“龙骨”的话,那我们的史学研究会停滞多久?
同样,20世纪前还有一种观点:中国无新石器时代。但是,对仰韶遗址的发掘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认识。这足以说明,没见过的不一定是没有的。我们现在所知的历史,未必都是真实的。
有的专家提到了字的写法,认为汉代不可能有曹操墓出土物品上的写法。对此,我也不认同。中国对传统书法的认识是一步步进化的,这也要感谢考古。以毛笔为例,有史书记载“蒙恬造笔”。照此说法,书法的产生历史也就应该是用毛笔写字的历史,这样说来,毛笔书法历史就应该起于秦汉。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秦汉以前毛笔运用实物(比如三门峡虢国墓地二00九号墓的发掘发现的毛笔字、甲骨文中已经朱书而未契刻的文字)的发现,我们基本上能否定“蒙恬造笔”的说法。如果我们的认识仅限于此的话也不行,因为从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彩绘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明显是毛笔的运用产生的线条,这似乎又不能说毛笔仅限于春秋了。至于字的写法、字体等,我们更不应该拘泥于过去。正如启功先生针对楼兰残纸说的:“见此楼兰真迹,始知右军面目在纸上,而不在木上”。
我反对商业化的炒作和无道德的造假,不过,我同样反对不负责任和没有内涵的质疑。上世纪初王国维先生对当时考古的学风说过一句话:“故今日之时代可谓‘发现的时代’,自来未有能比者也。”我想,我们也需要一个“发现的时代”,因为发现前所未见的历史才是考古的真正意义。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