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金刚之父”餘家英昭
2010-08-26 14:30:47 薛霓
作为唯一全程参与了每一代变形金刚设计的设计师,日本人餘家英昭(Hideaki Yoke)被称为“变形金刚之父”。近日餘家英昭在上海接受了《外滩画报》专访。
餘家英昭58岁,身材瘦小,笑容可掬。从事玩具设计近40载,他有一群大名鼎鼎的“儿子”—变形金刚。餘家英昭见证了每一代变形金刚的成长,也是唯一全程参与了每一代变形金刚设计的设计师。
B=《外滩画报》
Y=餘家英昭
B: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Y:我出生在1950年代的日本,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出现了彩色电视机,还有很多花花绿绿的杂志,国外的信息开始涌进来,人们第一次知道日本以外的国家是什么样子。当时我很喜欢看那些彩色杂志,希望能环游世界。我很庆幸后来的工作可以经常出差,让我有机会四处看看。我从高中起就开始喜欢画油画,做手工。大学时我的专业是视觉设计,就是学习如何用图像来传达信息。大学毕业之后,我进入了日本著名玩具公司Takara Tomy,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到现在从事过的唯一工作。我参与了大部分变形金刚的设计,威震天、声波及机器狗的原型均出自我的手。我一生中只做了一件事:设计变形金刚。变形金刚像我的儿子一样,我对它们有着很深的感情。
B:你本人有英雄情结吗?
Y:没有。我只愿意做一个伸张正义的普通人。在设计变形金刚的过程中,我想要传达“天下一家”的理念。
B:每一代变形金刚在制作工艺和材质上有什么特点?
Y:从第一代玩具到最新版,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代变形金刚大多参照当年的各类车型、飞行物、武器等为原型。1992年变形金刚以“变形金刚第二代”的名称再次在美国推出,除了更加明亮的色彩配置,玩具身上首次出现了“球咬合关节”,使玩具更容易变换姿势。到了1994年,变形金刚出现了新的转变,它们不光能变成汽车,还可以变成野兽,金属件减少,球形关节增加,玩具形状更加饱满立体。
变形金刚的制作原料大多以树脂材料为主,在关键部位附设金属件和其他塑料。各代产品都是在这些材质基础上完成的。每一代玩具几乎都对应了一部动画及电影作品,这也是变形金刚一直以来的特点。
B:在设计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Y:创新是最大的困难。变形金刚的很多形象是固定的。要在不改变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的空间很小。玩家们想要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公司希望保持变形金刚家族的血统,两者必须取得平衡。
B:制作一个新玩具的步骤通常需要多久?
Y:通常要经过市场调查、概念定型、画草图、制作模型、调校、生产、安全检查等等步骤,整个周期至少半年以上。光画草图就需要一至两周的时间,期间会进行多次修改。拿变形金刚的设计来说,有时先画出汽车的造型,再根据车的样子设计汽车人。有时先设定汽车人的造型,再去考虑怎么把它变成汽车。
B:如果让你去演变形金刚的电影,你希望扮演哪个角色?
Y:我不知道你听没听说过美国知名漫画家Stan Lee,《蜘蛛侠》系列就是他创作的,他是我的偶像。Stan Lee在每一部由他漫画改编的电影中扮演一个小角色。他很喜欢表演,但只演小角色。我也希望是这样,客串一些小角色,过过瘾就行了。
B:你计划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以后会做些什么?
Y:通常来说日本男性的退休年龄是60岁,所以我还有两年。退休以后我有很多计划,我会搬到郊外去住,然后把房子好好装修一下,我喜欢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一个传统的日式住宅,睡在榻榻米上。最好房子里还有个小庭院,我会种棵树,再搞个池塘什么的,如果还能有个温泉就完美了。我还有很多理想呢。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