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贾方舟——大师是引领和创造时代审美趣味的人

2010-09-01 22:43:05 苏涛

贾方舟

        相关链接:缅怀大师吴冠中邀请展在京开幕

                           逝去的追问——大师离席还是大师的荒芜

  2010年8月25日下午,“风筝不断线——缅怀大师吴冠中邀请展”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由著名批评家贾方舟策划,水天中、徐 虹、刘骁纯、邓平祥、殷双喜、朱青生担任学术主持,展览展出了尚扬、杜大凯、王怀庆、李向明、贾海泉、田卫六位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

  展览现场,策展人贾方舟接受雅昌艺术网独家专访,就此次展览的举办以及吴冠中先生去世后“大师”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解答。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命名为“风筝不断线——缅怀大师吴冠中邀请展”,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一次展览?

  贾方舟:这个展览就是为了纪念吴冠中先生而策划的。吴先生离我们而去,而且走得很突然,让我们来不及思考。这是我策划的第二个纪念活动,第一个是组织部分在京批评家的一个座谈会,回顾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那是他刚逝世不久,大概在一周内做的活动。

  此次我们是以邀请展的方式表达对吴先生的缅怀,因为在29号吴先生91岁生日那一天,他所属的清华美院要召开一个追思会。我们在这个期间举办展览也是一种方式的追思。邀请参加此次展览的有吴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以及敬仰吴先生艺术的年轻人。此次邀请展取名为“风筝不断线——腼怀大师吴冠中”,就是借用吴先生“风筝不断线”这个艺术理念,再把它引申一下,以表达如下意思:吴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艺术精神,他所倡导的融合中西、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样一条艺术道路,依然后继有人,依然有人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所以,“风筝不断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被借用的。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为什么会选择这六位艺术家?

  贾方舟:你看选择的这几个艺术家,大概能看得出来,他们在总的艺术取向上有相似性,和吴冠中所倡导的艺术是一种上下文关系。尚扬的艺术虽然不是纯抽象,也不是水墨,但他却是从传统资源中演化而来,因此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他在文化上的思考,他对自己艺术的未来走向是深思熟虑的,有他自己的想法;王怀庆也是从传统演化而来,从传统建筑、家具的结构研究中走出自己的一条特立独行的路;杜大凯的作品形式感很强,他和吴冠中一样也是从点、线、面这些方面把西方的形式观念引申到水墨当中来;李向明作品的结构感也是比较明显的,他采用了不少来自乡土的材料,就是过去农民用来装粮食的口袋,从而抽象结构中体现出一种本土性内涵;再下来像贾海泉,他是在水墨领域中探索抽象的意义,把他自己的生存体验和新的形式感悟应用到水墨中来,做得很好;抽象语言在田卫的水墨中就做得更纯粹了,他在水墨的语言层面有很大推进,既保持了水墨语言轻盈透明的“水性”,又有一种难得的丰富和深厚感。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人放在一起,可以在整体上体现出出生于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上的连贯性,而又有不同的个人方位。

  此次被邀请的六位艺术家,出生时间从了四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都有,跨度比较大,像尚扬、王怀庆已经是具有大家风范的艺术家;而贾海泉、田卫还是不怎么知名但却有潜力的艺术家,从四、五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代不乏人,“风筝”依然没有“断线”,每一代人都在这条路上不断耕耘,不断前行,不断把中国的本土艺术推向新的阶段。

  雅昌艺术网:吴冠中先生去世之后,大家都说一个大师的时代结束了,而对于当代是否会产生大师的话题引发了不断地讨论,对此您有何看法?

  贾方舟:我觉得吴先生是代表了一代人的努力,完成了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他是二十世纪以来继林风眠之后,在中国画现代化、油画本土化这条道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一位领军人物。虽然以吴冠中为代表的一代人过去了,但是在这一条路上行进的人依然还在不断地努力。譬如像刚才说的尚扬、王怀庆这样比较成熟的艺术家,他们虽然在资历上没法跟师辈吴冠中相比,但是他们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果,所达到的高度,在我看来已经相当可观。当然我们现在不宜随便用大师这样吓人的词语来谈他们,但在实际上,他们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还是不可轻视的,他们还会走多远,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雅昌艺术网:您在展览前言里说到二十世纪是一个“与异质文化融合”的时代,现在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与以往已大为不同,我们评价大师的标准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大师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贾方舟:我个人对大师的标准是这样看的,我觉得一个大师应该是能够引领和创造一个时代审美趣味的人,这是我判断大师的一个基本标准。就是说,他的艺术,开创了一个时代新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原有的审美趣味,从而可以引领一个时代。

  如我在前言中谈到的,吴冠中先生把西方“异质文化”的因素移植到本土文化中来,使我们本土文化在审美趣味上发生了异变,我们欣赏吴冠中作品的时候和欣赏传统文人画是不一样的,你所获得的感受不一样,标准也应随之而发生改变。我觉得能不能够成为一个大师,就是看他能不能在审美趣味上有新的创造,或者说能以一种新的审美趣味确立一种新的审美标准。比如说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就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时代的新的审美趣味,在他之前那种古典的审美趣味已经成为过去,由他的艺术所确立的审美趣味,如果是用古典的审美标准来看,他是无法被肯定的,只有用一种新的审美标准才能够接受他的艺术,因此,这个新的审美标准也是为大师所创造的。

  我在过去的任何文章中都没有对吴冠中称过大师,这是第一次。我觉得他去世了,我现在可以这么看他,可以根据他的艺术,给他盖棺定论。当然有的人也许会,或者说肯定会不这么看。这无关紧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结论。我觉得看一个艺术家成就,根据就是他最好的作品。实际上一个艺术家最后他留下来的最经典的作品也不过就那么几张,十几张。你说历史上所有我们觉得可以称为大师的艺术家,他们让人铭记的不过就是那么几张画而已,但那几张画就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水准。所以,如果我们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艺术家,自然应该是以他最优秀、最经典的作品为依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吴冠中的大师地位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他也有好多不尽人意的画,可是,又有哪位大师没有呢。

  雅昌艺术网:谢谢!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苏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