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林风眠及其绘画艺术

2010-09-06 10:36:52 吕蒙

  林风眠是我国当代的著名画家。他一生辛勤创作的作品,一直为国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最近在上海美术馆举行的“林风眠画展”,使我们又得到一次美的享受。

  林风眠生于1900年。青年时代曾到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学习绘画。

  林风眠对中西绘画造诣很深。在国外和回国后,他曾画过一些反封建主题的油画。在巴黎时,他的作品曾入选“秋季沙龙”。早年他既钻研中国的传统绘画(包括古典的和民间的),后来他又喜欢隋唐的金碧青绿山水,研究和临摹敦煌的石窟壁画,还喜欢战国兵器、汉代的石刻、宋代的瓷器以及民间木版年画、皮影戏等等。他像蜜蜂采蜜一样,一一从中汲取营养。他还努力学习文学、音乐等。他重视中外绘画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但极力反对因袭前人的成法;主张以民族艺术为基础,吸收其他民族艺术之所长,以发展我国的新艺术。他重视形象思维的规律性,认为艺术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艺术若不能通过作品本身——一定的视觉形象效果,给人以情感上的感染,就是无生命的东西。

  林风眠的作品,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他画田园风光,画浅滩芦苇,画小鸟花卉,画静物和仕女人物,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他想象的无穷变化。他画的小鸟,显得稚气和天真,犹如人格化了的儿童;他画的静物花卉,有时色彩浓艳,热情奔放,有时淡抹素装,高洁娴静。在他的笔下,各种花卉都洋溢着一种青春活力。他的戏剧人物和古装仕女具有独特的东方气质,擅长于利用人物的长袖来表现动感。有时他也画一些简单而优美的瓷盆。林风眠善于运用色彩和捕捉阳光的效果,他吸收了印象派阳光把树叶染成了各种色素,又给树叶镶上了一道道耀眼的金边,色彩很有层次,并且有空间感,一泓清澈的水波,映出迷人的倒影,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美丽而又丰满的秋天景色。“荷塘”也是他爱画的题材,虽然他往往只取荷塘的一角,但满满的构图,由近及远,在和谐的绿色调子中,几朵亭亭玉立的白荷伸展在水面,展现在你面前的却不是小小的一角,而仿佛是一片明媚无边的天地!《归鹜》画的是晚归的水鸟,画家用水墨渲染,笔触畅快淋漓,芦苇在晚风里摇曳,乌云在天空中翻滚,远处水天之间留出一线空白,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紧迫的节奏感,几只小鸟展翅疾飞,急急乎要归去,凄凉,孤独,追求归宿,这心情似乎射穿了你的心……作者在每一幅画中都寄托着他的深情。

  林风眠在艺术创作上是极其严谨勤劳的。当他需要了解描写对象时,他下过不少写生和默记的功夫。在他那一张张速写稿上,密密麻麻地记着物象和色彩的特征。在创作时,他不作表面的刻板的描绘,而注意抓住对象的特征,用洗炼传神之笔,突出形象的性格;有时还不惜用夸张的色彩来烘托画面的气氛与情调。他讲究艺术的真实性与装饰性的和谐的统一,努力追求绘画的意境。他作品的构图是方形的,经常密不透风,显得饱满,但在适当的位置上又亮出一二点白色,所以不觉得局促。他早期的作品,倾向用淡雅的色调和柔和的线条,后来喜欢用油画水粉的浓郁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近年来他的某些作品,又出现民间年画和皮影戏艺术的特色,造型单纯,色彩鲜艳而强烈,有时就干脆使用原色。他的作品风格既独树一帜,又变化多姿,不断地开拓着自己的艺术境界。在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实践中,都印记着他的勇气和毅力、他的勤奋和才华。

  林风眠为人质朴敦厚,对自己的艺术成就从不自我宣扬,没有世俗的低级趣味。他出生于贫农家庭,生长于山村,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的陶冶。他喜欢接触生活,在旅途中即使是车窗外的风景也使他神往。所以当他用画笔表现这些题材时,画中就充满了现实感和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他到过农村,收集了不少素材,试作了一些作品。从他许多画稿中,我们可以看到雄伟的水库、山头的高压线以及奋力创业的劳动人民,这表明他对于新社会的热爱和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辛勤探索。

  林风眠曾经说:“一件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作者的个性。”他的创造性的劳动,深深地启发着中国青年一代的画家去探索和创造。今天,林风眠的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纯洁多姿的、天真稚气的、梦幻似的美好的艺术世界。虽然他有时也不免给我们以孤寂和抑郁的感觉,但他的作品毕竟是真实的,是他的思想、情操和气质的体现,是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心灵的独白。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赵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