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动画里的“笔”情“墨”趣
2010-10-11 15:02:02 张丽
水墨动画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它横跨两种艺术范畴,是本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研究水墨动画不能不研究它与中国绘画的亲缘关系。
水墨动画来源于中国绘画的一个表现体系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一个画种。在水墨画这样一个画种中,画家以水墨为主要形式,以主观想象为创作源泉,把物质形式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形成了绵长悠远的水墨意境。当这种艺术形式被移植到另一种媒体上时,水墨保持了平面媒体特性的同时,被赋予更“艰巨的任务”——即在流动的时空中完成表述。
水墨动画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传统水墨画也就是以水墨山水、人物、花鸟为代表的表现古代文人意趣的绘画,它与现代水墨画相对应。根据当今艺术发展与演变,我们可以从“水、墨”的材料媒介角度出发,给传统和现代的水墨画一个统摄性的界定——用水调墨绘制的绘画艺术作品。这其中包括用笔绘制的、非笔绘制的、传统的、现代的一切水墨相调的绘画艺术作品。中国现代水墨画是兼容复合型的,包含丰富的抽象、构成因素。结合水墨动画片来看,我们所探讨的仅仅是具有中国传统书画基本特征“提按用笔,笔墨涵咏”的中国传统水墨画。
据《辞海》载:“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体。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明清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取得‘水晕墨章’、‘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画史上占重要地位。”可见,水墨画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中国绘画体系及审美观念下生成的“中国特色的绘画”,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样一来,水墨动画的民族文化特征也随之而来。
阐明这一逻辑体系,为的是更好地说明水墨动画的根源所在。
根据水墨画来源的分析,我们尝试下此定义:水墨动画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要视觉风格,运用动画制作工艺完成的视听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兼具有两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其本身具有独创性。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艺术形式在沿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用概念也不能完全概括实践中艺术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比如:有的水墨画并非完全用笔和墨来创作;有的水墨画不光用墨色,还要使用色彩加以描绘;有的动画制作未必完全是逐格拍摄(《山水情》中就曾使用边绘画边实拍的方法)。上文提到的动画片大都有画家原作作为基础,比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李可染的《牧童与牛》,吴山明、卓鹤君的山水画等。水墨动画传承了原作的精神气质,在流动的时间线上依次展现水墨画卷。
水墨动画中笔意与墨趣的体现
笔墨是水墨画的艺术语言,也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特色,而且是形式美的主要依托所在。水墨画中笔墨的抽象性因素及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笔墨形态、笔墨结构、笔墨情趣等方面。运笔有粗细、方圆等变化。墨遇水有浓、淡、干、湿、焦诸种不同的层次。以笔蘸墨,由此而产生多种线型及点划,是笔墨形态。而这种线条和点划,随着作者心智的运转,使行笔有迟速、顿挫、曲屈等无穷的变化。这种不同笔墨形态和意蕴通过画家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便构成一种画面形式,这就是笔墨结构。由运笔所产生的抑扬顿挫、疾徐快慢的点划痕迹,能反映出画家的情感、思绪及审美意趣的结构形式,这是笔墨的情趣。
中国传统水墨画利用墨在宣纸上独特的晕染效果,传达出形式美和情感。然而将中国的水墨画运用到动画电影的绘制中,创作出水墨动画电影并非是件易事。从动画制作工艺上来说,笔的特性尚可以模仿,但是,墨的形质表现起来就十分困难了。笔用来勾勒形象,可以找到比较具体的位置和结构;而墨用来渲染,其浓淡、面积难以把握。为此,创作者通过苦心钻研,使用摄影技巧力求达到笔墨形态、结构、情趣的特性体现。
影片《牧笛》呈现出的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笔下的牧童和老牛。制作《牧笛》之时,摄制组特地从画家那里借来几幅牧牛图悬挂在墙壁上以供随时参阅。单看《牧笛》中老牛的造型,以浓墨点染的鼻、嘴、唇,以力透纸背的笔法甩出牛腿,以皴法擦出牛臀,以淡墨补染牛背,在笔墨经营之下,一个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老牛跃然画面之上。《小蝌蚪找妈妈》取自齐白石先生的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其中的小蝌蚪尾巴线条虚实有致;虾须的细线柔中带刚,甚至可以感觉到水的阻力;虾身的墨色浓淡相宜。这些形象美妙绝伦地表现了水墨画的魅力。《山水情》中,人物造型更加洒脱,几根线条、几抹淡墨就塑造了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山水情》的背景用到大写意的笔墨结构。“影片中大写意的泼墨泻彩,淋漓滋润,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与节奏感,它所幻化形成的外观和意韵,使重峦叠嶂、密树浓荫、云雾缥缈呈现出一种意态朦胧,别有韵味。”
水墨动画把对审美意境的追求作为笔墨语言和电影语言表述的目的。据《意境论》:意境来源于客观外界,是客观外界在画家头脑中的反映。四时景物的变迁,生存的遭遇,生活的逆顺,无不触动画家的心灵;艺术家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单层地平面地自然地再现,而是完成一个空间的构建。视觉表现常常是激起感情波澜的触发剂,在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刺激下,画家的主观和画面结合在一起,达到“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