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寻找艺术品价值洼地系列之二

2010-10-15 08:01:24 曾璜

  中国纪实影像收藏状况和价格回顾

  纪实摄影作品的收藏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国摄影界对收藏的价格基本没有概念,一张24英寸的博物馆收藏级名作的成交价格常常只是二三百美元。例如2002年的平遥摄影节,法国国家摄影中心收藏中国摄影家的作品,其收藏价格也是二三百美元一张。把当时的价位与当代影像艺术品的价位进行对比后,只要有一定收藏知识的人,就能看出这个市场的潜力和远景。

  2002年底,百年印象画廊创建,开始代理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纪实摄影家的作品,这是标志着中国摄影收藏起步的事件,可以说中国纪实摄影作品的一级市场正式启动了。目前在业内已经有了大河、映等画廊,当时这些名家名作的入市价格一律600美元一张,大约5000元人民币,这个价位在中国影像收藏市场上也是一个可以记入史册的数字,因为这个价格左右了中国纪实类影像的市场价格的定位,也成为了很多艺术家定价的参照。

  而纪实摄影作品收藏引起社会的关注,应该得益于2006年11月的华辰影像秋拍专场,当时上拍了很多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纪实摄影作品,其中包括成交价格为30万元的解海龙“希望工程——大眼晴”。这张照片2002年在百年印象画廊的入市价格是600美元!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怎样为中国第一个影像专场的第一张拍品袁毅平的《东方红》定价。当时,我们几位策划人包括鲍昆、石志民,还有拍卖行的经理和艺术家,经过充分协商、慎重讨论,将其底价定为1万元,估价为3万元,虽然我们都意识到这是中国摄影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也是一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摄影“象征主义”作品最重要的代表作,同样也都担心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是否能接受这个价格。拍场上竞拍激烈,最后以超出所有人预期的4.4万元成交,这个价位为中国影像作品的定价和价格交易指数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成为一张标志着中国影像收藏市场起步的重要藏品。随后,中国各大拍卖行都开始上拍纪实摄影作品,促进了国内摄影收藏的起步和发展。

  影像艺术品的分类和作品

  《收藏与投资导刊》前面的报道,很多专家学者将影像艺术品分为“纪实类”和“艺术类”,实际上,收藏市场在过去的5年里,已经将摄影更为细分到了近十种类别。

  有人质疑这样分类的科学性。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影像收藏在国际上已经有40年的历史,是一个有其特性和规律的完善的艺术品收藏门类。中国的影像分类是参照借鉴国外已有的类别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们是:

  (1)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品;

  (2)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作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影像;

  (3)艺术摄影(fine art photograph,包括沙龙摄影);

  (4)当代影像作品: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

  (5)原始照片(也称为古董文物老照片);

  (6)底片;

  (7)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

  (8)摄影图书(古籍善本影像书);

  (9)国外名家名作等。

  可以预计这样的类别还将不断增加。

  对藏家来说,艺术品属于哪类不重要,收藏自己喜欢的作品就好。不过当我们讨论用什么价格来收藏一件摄影作品,则其所属的类别就凸显出来了,同一影像艺术品所处的类别不同,其市场价格常出现三倍至五倍的差距。目前的价格洼地,有名家名作的原始老照片,底片,艺术摄影(fine arts)和中国摄影技术技法上有价值的摄影作品。

  纪实摄影收藏的几个误区

  影像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有人认为“纪实摄影你家有,我家也有,不好收藏。”这种说法还是对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缺乏了解。如果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帖每位小学生都有,因此博物馆里的真迹也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可笑。实际上摄影的收藏与字画的收藏完全一样,要收藏实物,要收藏真迹,而不是影像。不能将纪实摄影的史料价值和纪实摄影艺术品混为一谈。

  收藏纪实类摄影作品时,应该认清收藏的三个层面:

  (1)影像的史料价值;

  (2)原始老照片的古董文物价值;

  (3)影像艺术品的价值。

  不同的价值反映到价格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原始老照片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十倍,而摄影艺术品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百倍,是原始老照片价格的几十倍!18世纪的老照片,其影像的史料可以说没有市场价格,实物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目前中国的市场价格不应超过5000元,很多有名家签名的艺术品市场价格一张高达三五万元,甚至最高达到16万元。藏家还应该认识到,中国摄影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仅留下了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影像,而没有可供收藏的古董文物,更没有供收藏的影像艺术品真迹!而市场上出现的照片实物,充其量可称为“高仿”。

  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概念

  在收藏界应该强调一下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界定。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ips,ICP)曾给出了很好解释:用纪实性手法创作的摄影艺术(Fine Art Photography)。近年,纪实性影像艺术品在国际收藏市场上也出现升温态势。如亨利·布勒松(Henri Catier-Bresson)、尤斯福·卡什(Yousuf Karsh)、阿杰·科特茨(Andre Kertesz)等纪实摄影大家频频出现在国际顶级拍卖市场上,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罗伯特·法兰克(Robert Frank)、马克·吕布(Marc Ribound)的纪实摄影作品也常现身欧美收藏市场,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安伲·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等当代摄影大家也涉足了影像收藏市场。参考上述艺术家及其作品,就很容易从浩瀚的纪实类照片中挑选出纪实类影像艺术品。

  纪实类摄影作品的制作时间

  目前中国的摄影收藏对艺术品的版数、艺术家签名等因素都已有了成熟的认知,但除版数和签名外,还应注意制作时间,即是原始老照片的概念(Vintage Print)。原始老照片指的是照片拍摄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洗印出的成品照片,它更为完全真实地反映着一个艺术家、一个时代的艺术水平。比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摄影界为高档次的国内外展览,制作过一批高质量的展览照片,从内容说来,都是用那个年代纪实性手法拍摄的摄影艺术的代表作,反映着那个年代的中国摄影艺术的水平。而且这些照片都是为艺术而制作的,不是为市场制作的,因此版数极少,很多都只有一张。如果照片上还有摄影家的签名,那就是收藏领域的珍品,在市场价格上会有很好的表现。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