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江南走出来的沈三草

2010-10-19 20:21:53 吴溟

       沈三草是为浙江温岭人,祖续渊源,乃有明一代大画家,吴门四家之首沈周的后裔。所以天然的,沈三草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江南的文人情结,不论是浓墨重彩的山水还是清俊飘逸的花鸟人物,都像在吟诵一首意味隽永的诗,深深地沉浸在一片和谐安宁的境界中。他生于厮而爱于厮、山是琴、水是歌,人生采风笔墨间。面对这一幅幅美景,他写生,他追求,他用情去画,他把家乡的山水就这样在刻苦追求中装进了他的人生。他从江南的小桥流水间走来,他在画中,画在他心里。沈三草赋于山水以灵气,他注重对光的运用和自然的刻画,并结合古诗、元曲、道禅的意境,给山水画创新凭添了几许古意和人生哲理。他画山间林木,有“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美妙;他画渔舟静泊,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等待。

  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沈三草并没有拘泥于文人画的传统模式,他十余岁就开始学画,从宋元到明清、从石涛到龚贤、从江南到陕北太行,畅游在深沉而又博大的南宗北派、传统造化之间兼收并蓄。在勤习国画其间,他受到了上海画家应野平、陆俨少和谢稚柳的无私点拨。17岁那年,他从温岭来到了上海愚园路应野平的画室,请教之余,还与应野平老少联手,合作山水横幅。

  后来沈三草去了北京画院进修,画风也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他的胸次渐然开张,原先聪颖而敏感的心情变得沉静平和,思想也从多元向深刻转变。他曾有一段时期避开喧嚣浮躁来到陕北太行。于是他后来的画作就多了些这样的题材:理智的呐喊与敦朴的民俗。有几丝释怀后的畅达,在深厚的自然、历史与心灵间开启了幽远的清旷。

  沈三草崇尚顺其自然,反对逆本性去做事情。在他看来作画不必分南派北派,南方画家可以吸取北方的浑厚,北方画家更可涉足南方的空灵秀雅,画从心出,笔随神走,他的山水画处处呈现着这一思想。 在他后来学习龚贤一路的作品中,让观者感到冷竣、深邃与厚博,这恰是他思想深处真实的带有哲理性的思考,但在这些画中我又隐约觉得从斌的矛盾,这是传统、理想与现实,理智与放达,传承、创造与本身性灵之间的矛盾。他时常变幻着他的画风,但在他传统而空灵的线构之外,这些矛盾又时刻伴随着他风格的成熟。

  13岁起开始临摹历代绘画,尤喜宋代范宽和董源、元代王蒙、明代陈洪绶、董其昌、沈周、清代龚贤、石涛、石溪及八大等人的画作。饱受中国民族传统艺术薰陶的沈从斌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强调立足中国民族的传统艺术,他的山水画带有明显的传统中国山水的审美特质和文化精神,并汲取西方绘画与我国精神相通的质点。他的画用笔细腻,饱含诗意,用色独特,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高度凝练、个性鲜明的山水意象在他的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沈三草的绘画、追慕传统境界,独钟古典美感,性喜传统笔墨,深醉于山川烟云之间。无疑,作为当代山水画家,沈从斌的艺术取向显得太“守旧”、太痴迷、太执著。但是,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的是当代人的精神渴望与心灵慰藉。

  品读沈三草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与他的人品一样处处洋溢着恬静、平和。新鲜的主观意象表现在高山流水、莽林大川、深涧幽谷中泼洒出来、严格认真的创作态度与恬和平稳的意境融会贯通,其画作透过宣纸的质感有着美玉般剔透又有岩石般的厚实。沈三草的山水画在恪守传统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大胆起用一般山水画家不用的亮丽颜色,在规矩中追求潇洒;在严谨中追求自由,因此陆俨少大师曾这样评价他的山水:“用笔豪放而疏松,笔性很好,十分大气,既继承了传统之笔墨又有创新意识。”书画家唐炼百先生在沈三草的一次个人画展中为他题了“师古创新”。

  画中所体现的淡泊、宁静、超然的意境均是沈三草的追求和所思所想。“作画,是将自己心中所思、所乐、所忧、所想进行一种静止的排遣和抒发。”沈三草是个喜“静”的人,他淡泊不喜喧嚣,内敛不喜张扬,闲暇时,最喜捧一书籍细看,或是出外采风,偶得一灵感,挥笔泼墨于纸上。

  尽管沈三草的画作在市场上水涨船高,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画家”之一,但他认为一个艺术家决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知己对画家来说才是最难得的。曾听过一件轶事,沈三草在甘肃办画展的时候,一名老农看中他的一幅画,但苦于没钱购买。老人回去后,从家中拉了一车玉米高粱到市场上卖,所得钱不过一两千元,远远不值画作标价的五六千元。沈三草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一车玉米的价格把画卖给了老人。沈三草说:“一位老农能够看得懂你的画,并愿意花他所有的积蓄来购买,我很感动,也很满足。”质朴之情可见一斑。

  艺报对话

  于古典处见灵性

  艺报:你的画有着很深的传统功底,但是也不止于传统,融入了不少新的元素,你是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

  沈三草:任何单纯的复古都是没有意义的。怎样在继承中发展,怎样扬我沉厚的传统笔墨优势,而又能融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前,在我的作品中,大多是通过对传统的笔墨符号进行重组和重构,把现代的人文关怀作为主旨,凸显山水人物个性意象特征,使古典和现代两种元素在画中体现融通和递变,让传统艺术重现新的魅力。

  艺报:你的作品大多体现的是淡泊、宁静、超然的意境,这与当下人们的浮躁心态格格不入,你觉得这种心灵架构式的绘画能被当下的人们接受吗?

  沈三草:在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疏离了古典美学与文化氛围,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时空之中,时间的推移使那种平淡、天真、和谐共一的本色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生存状态中,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怀旧”和“回归自然”的情节。我作品就是构建了现代人心中向往的安闲、平静的生活,给人以心灵的回归,精神的释放。所谓“繁华后的寂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

  艺报:现在不少国画家把西方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国画中,并且探索新的形式的可能性,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尝试?

  沈三草:中国艺术家可以汲取西方养料,但东方精神不能抛弃。我的画虽然有很多新的形式探索,但是根源没有离开过传统这一脉,这是我立足的基点。有时,在创作中,我也探索吸收西方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一些绘画特点,尝试以另一种表现手法体现作品的率真和拙趣。

  艺报:你的画有着很深的传统功底,但是也不止于传统,融入了不少新的元素,你是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

  沈三草:任何单纯的复古都是没有意义的。怎样在继承中发展,怎样扬我沉厚的传统笔墨优势,而又能融入新的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目前,在我的作品中,大多是通过对传统的笔墨符号进行重组和重构,把现代的人文关怀作为主旨,凸显山水人物个性意象特征,使古典和现代两种元素在画中体现融通和递变,让传统艺术重现新的魅力。

  艺报:你的作品大多体现的是淡泊、宁静、超然的意境,这与当下人们的浮躁心态格格不入,你觉得这种心灵架构式的绘画能被当下的人们接受吗?

  沈三草:在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疏离了古典美学与文化氛围,我们处在一个全新的时空之中,时间的推移使那种平淡、天真、和谐共一的本色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生存状态中,人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怀旧”和“回归自然”的情节。我作品就是构建了现代人心中向往的安闲、平静的生活,给人以心灵的回归,精神的释放。所谓“繁华后的寂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

  艺报:现在不少国画家把西方艺术的元素融入到国画中,并且探索新的形式的可能性,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尝试?

  沈三草:中国艺术家可以汲取西方养料,但东方精神不能抛弃。我的画虽然有很多新的形式探索,但是根源没有离开过传统这一脉,这是我立足的基点。有时,在创作中,我也探索吸收西方野兽派和表现主义的一些绘画特点,尝试以另一种表现手法体现作品的率真和拙趣。

文章二:高古雅逸 怡然自得——沈从斌的水墨艺术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