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表现”:本土经验与中国气质

2010-10-20 15:26:32 杜曦云

  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在一个特殊历史语境之中,这决定了当代艺术的某些基因,如偏向于关注社会、政治层面;推崇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和批判,等等。“玩世现实主义”、“政治波普”、“艳俗艺术”等充满边缘、疏离、批判色彩的观念在前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具备相应的合理性和价值,它们在当时的环境中为当代艺术争取着合理的生存空间,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在国际上吸引了巨大的关注。

  时过境迁,当下中国已经进入文化建设阶段,文化的复兴也要求中国当代艺术向世界贡献出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价值。当代艺术已经从体制中争取了一定的活动空间,而资本的不断介入也使得当代艺术具备了越来越大的能量和影响力。时代赋予了当代艺术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建立自身核心价值观、建立自身语言体系,在传统文脉与当代生活中寻找到通道,通过艺术的方式将数千年以来那些经典、永恒、普世的中国价值转化到现代生活中,重塑中国的当代文明,同时将其传递给整个世界,为世界范围内的精神困境提供一种来自东方的启示。

  秉承着“收藏经典、提倡经典、传播经典”的文化理想,领升艺术机构一直推崇建立在人文主义基础之上的艺术探索和创新。此次,领升艺术机构及其旗下的布鲁姆画廊主办的“中国表现”绘画名家邀请展,丁方、段江华、关晶晶、何多苓、马路、马轲、毛焰、孟禄丁、祁海平、秦风、尚扬、谭平、王华祥、吴震寰、张方白十几位艺术家应邀参加了本次展览。领升艺术机构试图通过对“中国表现”这一新的绘画概念的提出,将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本土经验融合之后自然生成的东方气质呈现出来,建立中国当代绘画的核心价值理念与气质【点击查看相关新闻《“中国表现”绘画艺术展布鲁姆画廊开幕》】

  作为艺术史概念的西方表现主义肇始于一战之后,当时社会充斥着对工业异化的悲观和对理性的失望,因此它对于人内心情感的表达更接近于一种“宣泄”,其气质也往往偏于焦虑、恐惧、慌乱等等,着重于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这些思想曾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了批判和反思的重要价值,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新的语言范式和观念参考。但金融危机以后,过度理性、物质主义、科技恐慌已然使得西方世界弥漫着某种悲观情绪,此时人类需要的不是对精神危机的揭露和批判,而是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层面的重生与振作。此时,中国文化中的某些核心价值诸如“和谐”、“生生不息”以及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为世界范围内的精神困境提供启示。中国文化中虽然没有出现“表现主义”这个概念,但中国文化在注重心性的修炼和表达上到达了相当的高度。中国人在本性上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是充满敬畏的体验性、感悟性,他们不把自然作为对立的存在,而是将自身活动与万物运转建立一种深层的联系,并从中获得启示,确立自身文化活动的规范与依据。由于将自身置于万物平等的位置,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存在绝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一切力量都处在平衡与和谐之中,哪怕是面对生命的虚无与消失,他们的内心也不存在永久的、不可化解的焦虑。因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对于万物的表达都带有一种深层的善意和高贵的坦然,而万物也在这种善意之中变得具有光芒,人处在一种自然而然的信仰、幸福状态,同时万物都成其所是。此外,中国人在表达方式上是内敛、含蓄的,带有某种礼仪色彩,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没有极端的狂欢也没有极端的绝望,不管外在世界如何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始终朝向平静、自然、朴实、自足。

  “中国表现”所展现的艺术家,经历了对西方现代绘画流派的语言和观念的学习之后,随着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不断体验,将个体生命的独特气质融入了原本来自西方的绘画方式之中,并开始确立绘画的主体语言。本次展览以表现性绘画作为切入点,不仅仅是要展现一批体现本土经验和中国气质的当代艺术作品,引起学术界对中国文化核心理念的关注和探讨,更重要的是将这种高度体悟性的思维方式重新引入到中国人的当代生活之中,进而将其展现给世界,为人们的未来生活提供一种幸福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