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星星的竞技平台

2010-10-21 15:46:18 尤洋

  从去年开始,msn上常有人突然甩来一张评选表格要我打分,看着那些或熟悉或连名字也未听说过的艺术家,觉得唐突打分委实不负责任。仅凭看一张72dpi的作品图片便写下一个数字,对那些未曾谋面也未系统看过作品的生僻名字们,却极难是个公平的游戏。

  不久前再次应邀担任一个青年艺术家奖项的评委,奖赛命名为“新星星”,遥望1979年的“星星美展”。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艺术奖项其实随口能说出不下十个,新奖项的出现如果目的在赶时髦或寻求短期利益而要给这个奖项泛滥成灾的时代加上一磅,大可不必。一些奖项现在看也只是昙花一现,而今年“新星星”这样大型规模奖项的诞生,既是行业内部修正艺术评判体系的需要,也是艺术产业资源整合的大势所趋。上个月总部在上海的主办方派核心团队来北京与评委沟通,我被告知此次奖项从报名到最后一轮评选贯穿四个月之久并分为若干赛区。我作为华北赛区的代表参与评审,同为一组的另几位评委付晓东, 夏彦国等均为近年来活跃的策展及撰稿人。平时交往虽不甚多,却因为都是侧重新生艺术力量而对彼此策划的活动会格外留份意。此次被邀来做评委也算是年轻一代艺评人在某种程度上的同场竞技。

  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正是美术与独立音乐、诗歌、电影一道革命出新一轮文化运动,而此次评委构成也十分多元化:除了毛焰,何多苓,汪建伟等知名艺术家,建筑师刘家琨、作家韩东、诗人杨子等同名列终审评委阵容。我想主办方的初衷是希望借众名流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和审美价值观,将艺术性、文学性、设计性的内在脉络一一打通吧。“新星星”试图将对艺术的关注扩展到社会和人文层面,这也是相对其他奖项的大胆突破。除去豪华评委团外,一个艺术奖项的精彩程度更多取决于选手素质。意指关注年轻人的奖项大多暗比伦敦特纳奖(Turner Prize),但如果没有上世纪九十年代英国那批表现得近乎疯狂的艺术家群体,恐怕特纳奖也不会有今日的显赫名声。寻找新星星的平台已经搭好,12月见分晓。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