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龙泉青瓷鉴定概略
2010-10-28 16:52:08 黄秀纯 朱鸿生
龙泉青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历时久远,规模大,产品精,在陶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影响深远,对于交流中外文化,增进中外人民的友谊,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图1北宋龙泉窑刻花五管带盖瓶
龙泉窑始于南朝,结束于清代,是我国制瓷历史最长,影响深远的一个①瓷窑体系 。窑址分布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大窑、金村、竹口、溪口、梧桐口到②武溪一带,约计二百余处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考古工作者对龙泉窑进行了多次调查及大规模抢救性发③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陶瓷文献对龙泉窑也有多处记述。朱琰《陶说》记载:宋龙泉窑,即章生二所陶者。时以哥名兄窑、弟仍龙泉。《格古要论》:古龙泉窑,今日处器、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有一等。盆底有双鱼,盆外有铜缀环,体厚者不佳。《浙江通志》载:处州,……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二人。末详何时人,至琉田窑造青瓷,精美冠绝当地,兄曰哥窑,弟曰生二窑。此外,在《辍耕录》、《大明一统志》、《处州府志》、《博物要览》等文献均有上述内容记载。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分析,龙泉窑源于越窑,且具有欧窑风格,五代之后越窑衰退,龙泉窑继之而起。南宋晚期是龙泉窑鼎盛时期,明中叶以后渐趋衰落,至清代终烧。
北宋时期,龙泉窑产品是一般青瓷,常见器形有:碗、盘、瓶、壶等生活用品居多,胎骨比较细白,釉色可分青绿,灰绿,褐绿,黄绿等类,釉面透明,有较强的玻璃质感。造型和装饰风格与北宋定窑,耀州窑多有相似之处。
图2-南宋龙泉窑印花莲瓣碗
装饰手法基本上是采取刻划技法,由于釉色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好,刻划纹饰清晰明亮。充分利用釉层厚薄所呈现的深浅不同的青色效果,胚体刻划纹饰地方比胚体表面要深,施釉后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所刻纹饰就清楚地呈现出来。北宋初期常见纹饰有团花、蕉叶、花卉、水波、婴戏、鱼、流云等纹饰。如北宋龙泉窑刻花五管带盖瓶(图1),瓶盖覆盆式犬钮,直口,粗颈,肩部上端双层凸起,外围斜支出五管,腹部主题纹饰刻一周缠枝牡丹纹,足部一圈刻仰莲瓣纹。刻划生动活泼,流畅自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五管瓶是北宋时期浙江地区常见的殉葬器物之一。
南宋是龙泉窑青瓷在历史上鼎盛时期。无论品种、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到精美绝伦的地步,代表了龙泉青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南宋龙泉青瓷的特点是胎薄釉厚,在造型和纹饰方面,都出现了与北宋时期完全不同的风格,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倾向于精致端巧,简练大方,形式新颖的品种大量涌现。如盘、碗、杯、壶、瓶、罐、洗、炉、钵、水呈、笔筒、笔格、印盒、粉盒、渣斗、灯台、香薰、鸟食罐、砚滴、塑像等,可谓丰富多彩,是前一阶段无法比拟的。其中盘、碗、杯、洗、瓶、炉之类,造型变化多端,每类中又有多种不同形式,例如:盘类就有圆形的双鱼盘,象形莲叶的莲叶盘,多角形的六角盘,八角盘,花瓣形的菱花盘,葵瓣盘等,碗类有直口,撇口,敛口,内折扣,葵瓣口,八角碗,菊瓣碗,荷叶边碗,莲蓬碗,孔明碗等。这些器物不仅式样多,用途广,而且器形结构整齐端巧,轮廓线条变化谐和,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统一,表现了南方青瓷典型的艺术风格。
图3--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双鱼耳盘口长颈瓶
图4-宋龙泉窑粉青釉双系盘口瓶
纹饰方面,改变了北宋常用的刻划纹手法,另外采用浮雕和堆贴花,或者仅用几条凹凸的玄纹,使之既符合薄胎厚釉的工艺要求,又能把纹饰玲珑突出,与釉色相得益彰,从而取得薄胎厚釉与纹饰之间的矛盾统一。如南宋龙泉窑印花莲瓣碗(图2),碗内外壁是南宋盛行的丰腴肥厚的仰式莲瓣纹,就是采用深雕式的莲瓣纹,工整细致,立体感强。龙泉窑粉青釉鬲式炉则采用“出筋”的装饰手法,露出一条条白色④胎骨,……增加了炉足的魅力感 。既加强了器物的形体美,又使青瓷釉色出现浅淡的变化。另外,在器物某种部位采用雕塑纹饰,如鱼耳瓶,凤耳瓶等耳部的设计,是根据器物的特征形体,模印下来附加在瓶肩上,它既属于整体造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起到良好的装饰效果。如龙泉窑梅子青釉双鱼耳瓶(图3)就是一件十分完美的典型器物,造型以直线为主,瓶身短,瓶颈长,在颈部两旁塑贴一对鱼耳,除了鱼头、鱼尾清晰可见形象逼真外,其余整个瓶身均无任何纹饰,整体效果十分得体,表现出釉色造型的美。凹凸的铉纹是处理薄胎厚釉最佳方法。如龙泉窑粉青釉双系盘口瓶(图4),洗口,肩部对称排列双系。粉青釉,釉面柔和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周身刻缠枝花卉纹饰,洗口内收,颈部有弦纹,制作规范标准,花纹与花瓶的器型协调一致,完美得体。
总之,南宋龙泉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陶瓷美学意境,创用粘稠的石灰碱釉,代替过去使用稀淡浅薄的重石灰釉。不仅使青瓷呈色青翠纯正,而且使其“釉汁莹润如堆脂”,使龙泉窑青瓷艺术增添其迷人的色泽与质感之美。采用多次施釉方法,烧造成功青翠欲滴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龙泉窑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
图5-元青釉荷叶形盖罐
元代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十分重要时期。元代青瓷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然继续生产和发展传统产品。蒙古族于公元12世纪中叶崛起于北方草原,历经半个世纪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元帝国,对外贸易大为发展。国内外及外销瓷需要量剧增,进一步促进了青瓷发展。考古资料表明,元代龙泉窑青瓷窑址已达到200余处,1976年和1977年在韩国新安海域打捞陶瓷器共计6463件,其中龙泉青瓷3396件,这些青瓷来自龙泉系产地,如丽水、庆元、云和等地,大多数是元代的。这些元代青瓷在器式、胎骨、釉色、纹饰等和南宋有所不同,器式似乎有些呆板,但显得端正优美,碗类均为直口,胎骨为灰色或灰白色,胎体厚重,有的浮雕露胎,大部分底部呈褐色或浅褐色,釉厚呈深海青或青色。纹饰简单朴素,有些碗、碟外部为浮雕莲瓣,有些花瓶的把柄雕成鱼龙或凤凰状,有些碟为贴花花卉。这些瓷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的底部⑤和圈足上的釉泥全被擦掉 。
图6 元青釉玉壶春瓶
图7-元龙泉青釉点褐彩撇口瓶
图8-元牡丹纹凤尾尊-杭州市博物馆藏
首都博物馆藏品元大都出土元龙泉窑青瓷罐(图5),应代表了当时生产工艺水平。器盖及腹部刻缠枝西番莲,底部刻仰莲,造型古朴端庄,制作精美,应是元代时大器之代表。元代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图 6),梅子青釉,划花缠枝莲纹,造型俊秀,除一般碗盘常用外,另有高足杯,荷叶盖罐,环耳瓶,缠枝莲纹大瓶,凤尾尊等,产品质量一般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元龙泉时期装饰艺术有划花、印花、贴花、堆塑镂刻、点彩等,如元龙泉点褐彩瓶(图7),梅子青釉,胎略厚,素面,腹部点褐彩装饰另外还有缠枝莲纹凤尾瓶(图8),口沿下有道弦纹,颈部、腹部全饰缠枝莲纹,肩部为卷草纹,近足部为凸起的菊瓣纹。纹饰布局舒朗,刀法活泼流畅,釉色美观,是元代龙泉窑大器的佳作。
明代龙泉窑青瓷的装饰方法上基本承接了元代的刻、印方法。但是,在纹饰的结构、形象以及刀法上比元代大为逊色,呈衰退之势,窑数减少,规模缩小。明代龙泉窑特点是胎体厚重,胎色白中泛灰,釉中透明度较高,成型草率,质量粗糙。装饰手法主要是刻花、划花和印花。纹饰题材有人物、山水、历史故事、二十四孝图等故事画面,此外还有碗底印鹿、上方有福寿字样等,如“金玉满堂”,“福如东海”“长命富贵”等吉祥语款则常见。总之,这时期的龙泉青瓷从造型设计到施釉,装胚的各项制作工艺都不及前代那样严格细致,大有求多而不求精的倾向。明代成化以后,龙泉窑迅速衰落,同时,明政府的苛捐杂税,也加速了龙泉窑业的衰亡至清代终于停烧。
注释:
①朱伯谦《龙泉青瓷简史》《龙泉窑青瓷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②《浙江省龙泉窑青瓷窑址调查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63年第一期。
③《龙泉窑青瓷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浙江龙泉山头窑发掘主要收获》
《文物》1981年10期,《浙江龙泉县安福龙泉窑址发掘》《考古》1981年6期。
④《清江清理南宋墓一座》《文物工作资料》1965年3期
⑤南朝鲜国立中央博物馆首席研究官郑良莫《新安海域陶瓷窑编年考察》《中国古外销瓷研究资料》第一辑1981年6月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