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德国新媒体艺术给城市挑刺

2010-11-04 16:41:41 章润娟

  艺术家们夸大了城市建筑,扭转了城市结构,颠覆了城市的本来面目,这一切像一场未来生活的演习,艺术家、批评家、记者,甚至黑客都参与其中。

  这一次,德国艺术家用新媒体找起了城市的麻烦。北京的夏末,他们将“城市——隐秘的边界”展带到中国,借助数字技术对城市畸变进行讽喻。

  信不过的高科技

  展览名为“城市——隐秘的边界”,就像一个人站在桌子边缘,知道新阶段马上要开始,但不知将发生什么。这21年来,柏林重获自由,艺术家尤其是致力于新媒体艺术者拥入柏林。就像马利亚·维德尔的录像《门槛》。柏林独特的结构,让人们在这个大舞台上来来去去,留下足迹。

  迈尔斯的《道路尽头》用摄像装置探索未知地带。先是用GPS找到柏林郊外的国际机场,再架着机器探索老建筑、未知空间。机器去哪,他就到哪。他在身后洒下一溜面包屑,为追随他的脚步而来的人留记号。但面包屑也有可能被小动物吃掉。他在质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心底到底有多相信高科技的导航。

  戴卫·鲍尔的《如何生活》则非常无厘头。他拽着一根柏林人送的香肠,走在柏林街道上感知城市;或是站在火车轨道边,随着驶来火车的颜色,换上相同颜色的T恤,以体现融入。在尼科拉斯·哥德巴赫的《栖息地C3B》中,城市就像复杂的迷宫,一群焦躁不安的办公室职员,跑来跑去,进退两难。

  让蜗牛当信使

  充满生趣的装置《蜗牛信使》很博眼球。 这个多媒体装置有12只真蜗牛,每只都有名字,还有5只是主角。每只蜗牛身上都装了一个微型电路和天线来收集信息。只要你在电脑上写一个E-mail,就会布置在蜗牛上,蜗牛慢慢爬,通过硬件装置把E-mail发到目的地。“用一个幽默的方式,跟现在的通信方式开个大玩笑,有可能蜗牛爬,有可能不爬。”美拉尼说。

  《反射》就是物化声音的艺术。艺术家将平常只能听到的歌,让观众看得见,摸得着。“音乐只有12分钟。在柏林很多人围在旁边。人们就像看风景一样盯着好长时间。有趣处是每一个音都物化,世界会充满什么样的歌。”美拉尼说。

  将虚拟的东西物化,将虚拟空间和现实嫁接,无疑更易沟通和互动。而本格特和亚当的《全景无线照相机》则物化肉眼看不见但却存在的无线信号。生活空间中无线设备越来越多,无线信号越来越多。作品展示了有温度的人和冷冰冰的无线的关系。

  未来我们如何生活?

  艺术家朱利叶斯在开幕式上遥控着他的多媒体装置《环面》从内向外自行转动,《环面》就是他想象的宇宙。“宇宙是有形的,像个呼啦圈一样。”一年前,德国科学家就认为宇宙是有形的,而且极有可能是环面结构。

  朱里安·奥利弗多的《艺术广告》诙谐地挑战了城市的广告外衣。他用一个定制望远镜和一套特殊软件将城市中巨大的广告牌变成艺术展位。观众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不再是广告,而是被置换后的艺术品。“想看画,不想看广告,就带上这东西。”皮埃尔说。

  柏林跨媒体艺术节艺术总监斯蒂芬说:“艺术节是个平台,艺术家、批评家、记者,甚至黑客都来了。探讨数字生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探讨城市如何应对这些变动。”艺术家们夸大了城市建筑,扭转了城市结构,颠覆了城市的本来面目。“这是当代艺术的一个议题。高科技只是辅助表达的手段。”皮埃尔说。而美拉尼则认为这类作品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提出了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未来我们如何生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