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怀硕:“脱中入西”,中国画将消亡

2010-11-05 09:07:11 何怀硕

——论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艺术

  中国当代有没有“国际艺术大师”?也许我们成就不足,还未曾有;也许我们已有,只是不被“国际”承认。这个“国际”包括中、印、日等东方国家吗?即使是西方国家,包括俄国(俄国是又东又西的大国)吗?中近东、非、澳更不必提了。这“国际”其实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几个国家吗?

  中国没有被“国际”承认的“国际艺术大师”,那么,俄国的列宾、苏里柯夫、列维坦,日本的横山大观、桥本关雪、富冈铁齐曾被西方列为与凡·高、高更、莫奈同样的近现代“国际艺术大师”吗?很明白,论述权被西方垄断,光荣当然轮不到“他者”。  

         二十世纪末冷战结束之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片形势大好(主要是美国、欧盟与附骥西方的东方国家日本,一般称之为经济强权“三极”),渐渐浮现起全球化的论述,但一直有争论。有许多学者说全球化是个模糊、虚假、矛盾、不可能的概念。

  我们千万别以为全球化是各国承认、赞同、毫无怀疑的论题或趋势,更不要以为全球化包括了人类活动全部的范畴与文化的一切项目。

  我认为,未来将证实:一个文化是否高级、优秀、伟大、独特、不可取代、有永恒价值,端看它能否对全球一元化的时潮有抗衡的力量,也考验它能不能有批判地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以发展壮大自己的传统。盲目追随一时的强势文化(即使成功,已被收编、同化),将宣告这个文化的没落。

  以“西方”为“世界”,中国似乎急欲迎头赶上。短短20多年,大陆艺术界的急切躁进令人吃惊。中国的“后现代前卫艺术”虽然都是对西方前卫艺术的东施效颦,而更有甚者,如《对伤害的迷恋》的“食婴尸”(使用人体标本和动物尸体为媒材)等。当然这不能代表当代中国艺术的整体。

  我们转而看中国的美术教育又如何?多少传统课程凋零了,引进了多少没有批判的全盘西化的观念、课程、技法、媒材,还有新派的教师。就连中国最重要的所谓“国画”(我一向认为不可再沿袭“中国画”的名称,应正名为“水墨画”),也盲目求“突变”,不外以西方当代新奇怪异的形式为“参照系”。有提倡“先求异,再求好”与“革毛笔的命”的谬论,有把水墨做成“装置”作品、有水墨加多媒材的“突破”,似乎自断传承,便是创新。两岸三地同有此流弊。

  大陆美术教育过去的传统派、苏联派、徐悲鸿派的僵化,当然应改革、发展,但中国艺术的主体性不能丧失。

  坦率说,赵无极先生有他在巴黎画坛很高的地位,但这位法国华裔画家与中国美术史的关联,和郎世宁(清朝宫廷画家)与意大利美术史的关联相似。假如中国画坛的艺术大师全都是赵无极、谷文达、徐冰、蔡国强这一类的画家,只能说华裔艺术家的“国际”地位可能大大提高,但那就是“当代中国艺术”地位提高吗?那是“脱中入西”,中国还有艺术吗?

  艺术界的朋友并非完全不重视中国艺术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但时势所趋,信心不强,总觉得人家是现代,我们太传统;人家是国际、先进,我们只是本土、落伍。似乎若能“脱中入西”,便能得救。这是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也等于在艺术上提倡“中国艺术消亡论”。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