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华郦馆珍藏-重要犀角雕刻”现身翰海秋拍

2010-11-09 15:18:07 未知

清 十七至十八世纪「洗桐图」盃

  L16 x W11.5 x H13.5 cm 重 379 g

  翰海2010秋拍将隆重推出“华郦馆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专场。拍品来自海外著名藏家历年存藏集珍,专场品质与规格均堪称近年少见。三十件明清时期犀角雕品质上乘,充分体现犀角精良材质之稀珍与玲珑工艺再造之华美。举凡一品,或为时代风格的典范,或为同类题材中佳作。17-18世纪“洗桐图”杯主题纹饰取材倪瓒洗桐的典故,风格雅致,殊为罕见。“一把莲”式犀角雕佳作17世纪“连科及第”水注镌刻“柯庭藏”藏家款,当为拍场仅见。“清乾隆 饕餮纹螭龙耳杯”精致而颇具古韵,体现时代仿古风尚。

  尤为难得的是,本场犀角雕来源清晰,递藏明确,诸多佳作为海外知名藏家旧藏。稀珍佳作历经名家收藏,更显其品级不凡。“华郦馆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之经典面貌,可见一斑,当为犀角雕价值与行情的精彩展现,并为高端收藏的良机。

  犀角艺术融历史文化、工艺智巧与珍稀材质于一体,物华天宝在倾心尽意地雕琢与再现中,成为内蕴深厚的艺术珍品,被世人所重。犀角雕珍品存世稀微,近年来,随着市场优质资源的日益稀缺与犀角器、原材料的流通限制,犀角雕珍玩成为市场热点。国际拍场突破千万元的成交纪录,触动内地市场行情飙升。犀角雕的审美、工艺价值也在上升行情中得到重新审视与评估。

  灵犀之材 物华天宝

  犀角自古即被视作具有灵性的珍贵之材。《本草纲目》载“犀角,犀之精灵所聚”又云“犀角能解一切诸毒”。《战国策·楚策一》记载“遣使车百乘,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於秦王。”“鸡骇之犀”即“通天犀”,特指“犀之美者有光”。很难明悉“中有一条通灵白线”的犀角,如何华光炫目。然而犀角价如“夜光之璧”,确是古今共识。

  唐以前,犀角雕无存。目前可见最早传世品为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唐代犀角杯和带板。欧洲一家博物馆存藏数件宋代犀角雕制品。流传至今的犀角器多为明清两代所制。自明代起,朝贡与远距离贸易,引入大量亚洲乃至非洲犀角,而江浙地区雕刻工艺的兴起,促成能工巧匠将成熟的雕刻技法施展在犀角这一珍稀材质上,缔造出各式精美秀雅的赏玩器。

  明代犀角器以各种随形雕刻的杯类较多见,设计巧妙,刀法简约,充分体现雕工的“稀材”。明代晚期,出现追求仿古意味的爵、尊、槎形杯等,纹饰包含花卉、蟠螭、山水人物等;技法则结合圆雕、镂雕、浮雕,圆润娴熟。至清,治犀愈加精细、考究,纹饰繁复,格调高雅,雕琢技法纯熟,题材出新,并各成体系。

  清标高格 经典风貌

  此次,“华郦馆珍藏-重要犀角雕刻”推出一件清代 犀角雕“洗桐图”杯,质地上乘、莹润,主题纹饰取材倪瓒“洗桐图”,殊为罕见。“洗桐”的典故出自元代倪瓒因难忍桐树不洁,故嘱童子洗桐去秽,表面诚其「迂」,实喻文人清高自洁。犀角杯已是名士专属,以此图为题,更显清标高格,此类集文人意趣与精湛工艺于一体的犀角杯,体现了清早期犀角雕珍品的经典风貌。

  此件“洗桐图”杯取材亚洲犀角,采用镂刻与高浮雕技法,雕桐干为耳,树顶穿入云端,由杯内破壁而出。杯身鑴刻云壑山林,小桥流水,林下老翁舒坐于官帽椅上,面带笑意摇指前方梧桐树,后有仕女相伴,前方几位小童,形象各异,或岸边舀水,或攀树汲水,或洗涤桐干。构图繁复细致,层次分明。刀法深峻圆润,细腻流畅,布局景物如画。此器工艺精致,构思奇绝,是一件难得的犀角雕上乘佳作。

  清 十七世纪「连科及第」水注

  L17.5 x W11.3 x H10.3cm 重 431 g

  心有灵犀 天成意趣

  将折枝莲花、莲蓬、莲叶并水草数枝用绦带系为一束,谓“一把莲”,作为传统纹饰,多见于宋、元以来的瓷器装饰上。自明代出现的“一把莲”式犀角杯,将这一寓意清正、美好的经典纹饰与犀角材质特点巧妙融合,雕琢出造型生动、奇巧的艺术珍品,成为角雕艺术的奇葩。

  17世纪 犀角雕“连科及第”水注,整器造型为一叶脉舒张的大荷叶,并缠绕衬以盛开的莲花、嫩叶,与一茎稻穗为饰,莲叶上并栖伏一螃蟹,螯拑一禾。因蟹有壳,古人申意为「甲」,莲通「连」,禾穗有颗谐「科」,整体喻意「连科及第」。

  此件作品以整根犀角雕「一把莲」式,器心镂空直通器底,暗合“心有灵犀”之意。更为精妙之处为杯流与器身非粘接所成,而是利用蒸气软化屈曲荷梗,美观又生动,在工艺角度上非他器能比拟。这类样式的作品乃犀角雕刻名作。

  尤为难得的是此件“连科及第”水注,器身镌刻铭款“柯庭藏”,表明此器曾为清康熙年间汪文柏所藏并为其非常钟爱的珍玩。汪文柏,字季青,号柯庭,一作柯亭,浙江桐乡人。康熙年间官兵马司指挥。工诗、画,精鉴赏。家有古香楼,收藏书、画甚富。镌刻铭款的犀角雕甚少,且通常为治犀者名款,如“鲍天成”、“尤侃”等,类此者寥寥,北京故宫藏有“明晚期 墨林款犀角雕碗”,底刻“墨林”篆书藏家款。此件“连科及第”水注当属拍场仅见。

清乾隆 饕餮纹螭龙耳盃

  L18.2 x W10.5 x H11 cm 重 332 g

  命匠敦淳朴 作杯斥巧浮

  清代中期,随着海外通商进口南亚及非洲犀角数量的增多,犀角作品的风格逐渐多样,雕琢细致繁复,不吝人工,珍玩造作日益争奇斗巧。乾隆皇帝对此颇为厌烦,大力提倡复古之风,推崇自然、厚重、质朴之美。

  犀角本质古香古色,浑厚苍深,做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自有得天独厚之处。本场“清乾隆 饕餮纹螭龙耳杯”即是此类风格的佳作。此杯仿古铜器八瓣棱形,沿边和杯足饰以回纹一圈,杯腹作减地浮雕饕餮纹,起线均匀流畅,留白处则饰锦地。杯侧镂雕七条蟠螭为柄,螭龙大小不一相互盘绕,披发怒目,指爪分明,肢体扭动刚劲有力,气势磅礡,与古典雅致的饕餮纹,形成强烈的对比。犀角杯整体纹饰细密生动,精致而颇具古韵,器型别致,工艺精湛,犀角质料均佳,包浆润泽,保存完整,实是难得佳品。

  犀角雕刻作为工艺史的珍贵品类,市场曾过低估值。随着史学价值,尤其材质珍稀度的类比,引入市场评估系统和意识。对于犀角材质与工艺双重价值的衡量,使之行情回归史学坐标,成交普遍逾百万,并进入千万行情。本场萃集海外藏家倾心珍藏犀角精品的专拍,其品级与规模将对犀角收藏的市场行情与价值评估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犀角雕板块的爆发行情还会持续。“华郦馆珍藏-重要犀角雕刻”将以其高端品质实现价值并推动行情。

明末清初 古木藤蔓纹盃

  L14.5 x W8.5 x H5.8 cm 重 150 g

 清 十七世纪 玉兰花盃

  L10 x W15 x H21 cm 重490 g

清 十七世纪 玉兰花盃

  L10 x W15 x H21 cm 重490 g

(责任编辑:王高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