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河北画家携来燕赵之风

2010-11-10 08:00:20 梁 瑛

黄志林作品《矿工日记》

李明久作品《雪国人家》

李桂泱作品《秋塬无语》

  受深圳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邀请,6位河北画家近日来到深圳展出作品。11月10日,第四届“中华名家中国画邀请展”将在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来自河北的6位中国画家李明久、李桂泱、王继平、陈卫健、郭明堂、黄志林的中国画作品210幅,这些气势雄浑、风格苍凉的作品充满北地风情,为山温水暖的深圳带来燕赵之地的阳刚气息。

  代表河北中国画中坚力量

  2010年“中华名家中国画邀请展”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深圳市文联联合主办。这一展览从2007年起,已连续举办3年,先后有北京、江苏、湖北等各地的画家来深圳展出交流。今年的展览中,主办方邀请了河北的6位知名画家,其中包括三位山水画家、两位人物画家、一位花鸟画家,他们都是在河北乃至全国屡获大奖的河北美术精英,可以说代表了河北中国画的中坚力量。

  地域环境的特殊和区域文化传统的独特所形成的风格倾向始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因素,江南的秀丽,北地的苍茫,“斯土斯人”——必然渗透到生长于斯的艺术家的心中,就像人体中的血液,潜移默化地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审美倾向。在本次画展中,观众尤其能感受到地方山水、风土、人情对艺术家的影响。走进展厅,一种扑面而来的北国情韵让观众精神一振。正如青年评论家陈俊宇所说:“让我们如见中原腹地的深厚磅礴、父老乡亲的质朴以及故园生活的情韵,其作品轻易让人怀想燕赵大地悠远而健朴的阳刚气息。”

陈卫健作品《惠安女》

陈卫健作品《惠安女》

  体现北方生活特色

  画家王继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代中国画画家要坚守三点,一是中国笔墨精神的底线不能突破,二是作品具有当代性和时代感,三是追求强烈的个人面貌。从这三点来看,河北画家在面对传统与创新的时候,不为时尚所左右,始终立足于传统,在表现题材和艺术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果说河北画家的画作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表现的东西大多是自己身边非常熟悉的生活内容。

  善于描绘冰雪题材的李明久,以宏观的方式展现了风雪中的北国,笔下是一望无际壮阔辽远的山河大地,重峦叠嶂、岩层累累,正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画中的风雪世界如同亲历,表现出作者对北国山水的独特演绎。李桂泱和郭明堂同为山水画家,他们常以北方山水代表太行山为表现对象,与古人不同的是,他们更加注重对景写生。李桂泱的画作以山重水复的构图来表现林峦之烟云出没、山峰之浮动变幻,作品繁密的墨点营造出苍莽的意象,动人心魂。而郭明堂的山水创作则倾向于表现深郁而神秘的山水意象,画中的山岭巍然矗立,浑厚沉静,以浓厚的墨韵来表现北方山水的厚实滋润。

  张卫健和黄志林是从事人物画创作的画家,他们笔下塑造的矿区工人、太行子民等无不具有刚健朴拙、真实淳厚的特质,作者通过典型化的思考与提炼力求描绘中原人的特有个性和气质,让人如见昔日的中原父老,表现了在底层粗粝的生活表象下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强大蓬勃的生命力。两位画家告诉记者,他们都曾经长期生活在矿区,对矿工生活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这才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画作。

  花鸟画家王继平所关注的是乡村起居的寻常景物,剪纸、陶瓷、布老虎等北方农村常见的器物都进入画面,他通过吸收民间绘画特点对传统花鸟画进行改革,以浓墨重彩的方式来寄寓作者对平凡事物的深厚情感,从而引发观众对从前曾有但又日渐消逝的生活记忆的感怀。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