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千学者博物馆找活路 博物馆不只是藏宝洞

2010-11-15 08:47:48 杨雪梅 曹玲娟

相关链接:艺术博物馆死了吗?

                   国际博协第22届大会将公布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

  核心观点

  当我们还在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时,发达国家正在强调博物馆的社区化和无边界化,使博物馆无声地融入到社会的和谐中,消弭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断层与文化裂缝

  被誉为“博物馆奥林匹克”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二届大会,12日在上海落下帷幕。6天的会期内3000多名中外学者参与的数十个分论坛,为中国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参照。

  虽然,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博物馆飞速发展,从量变走向质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想要步入一流博物馆国家行列,还得走多远?

  理念差距——

  中国:搭建教育平台

  西方:消弭文化裂缝

  美国旧金山艺术学院常务院长奥奎·恩威佐,每年为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策划专题展。作大会主旨发言的他直言不讳:中国和欧洲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课题也截然不同。

  他认为,“在欧洲行走,宛如走在一座鲜活的博物馆中,建筑和生活方式都已经保持了一两百年。那里的人们自己也觉得代表历史。”然而,在中国,情况截然相反。广州、成都、杭州、北京、上海,处处如同巨大的工地,兴建机场、高速公路、各式各样的摩天大厦,到处都是现代化甚至后现代的文化景观。“中国的城市显然还没有想到把自己定位于成为历史的活的博物馆。”

  对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认同。他以前也负责过博物馆工作,“过去我们只是把博物馆当一个仓库,当一个藏宝洞。大家比的是谁征集的文物多,谁的馆藏更丰富。而那时,西方已经完成了通过博物馆对公民进行教育,实现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的阶段。这些年中国博物馆通过实行免费开放,正在由物及人,将博物馆变成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当我们还在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灵魂时,发达国家走得更远了,他们正在强调博物馆的社区化和无边界化,使博物馆无声地融入到社会的和谐中,消弭这个社会存在的价值断层与文化裂缝。”

  欧洲议会教育、文化、遗产、青年和体育总干事德拉戈尼曾经负责欧洲议会《跨文化对话白皮书》的筹备工作,她在发言中强调,博物馆对于欧洲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意义重大。据介绍,2010年国际博协在德国的一个移民中心码头建立了博物馆。曾经有700万德国人从这个码头离开德国去新世界。参观者从码头出发,来到海上参观完博物馆,再回陆地。全新的观展感受,使人们对欧洲移民身份认同以及融入社会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管理差距——

  中国:政府专家主导

  西方:一切围绕公众

  “我们的文物家底儿丰厚,我们政府对博物馆的支持让人羡慕,但我们的管理水平真的还有待提高。国外博物馆对待公众的态度,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中国文字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唐际根如是说,“我们的博物馆管理还停留在政府和专家学者主政的阶段,公众的声音几乎没有得到传达。而在欧美,博物馆是否要建、怎样建都会首先向公众征求意见。而专家们最关心的话题,也是采取何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盛会,感触颇多,“我参加了博协大会有关博物馆管理的论坛,欧美的管理手段更完善更开放更透明,特别是博物馆志愿者的队伍建设得非常好,即将开张的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也许可以借鉴一些成熟的方式。”

  “好的博物馆陈列应该做到认识不认识汉字、懂不懂中国历史,甚至看不看说明、听不听解说词都可以得到历史的震撼与艺术的享受,从老人到孩子都可以找到乐趣。而我们的一些陈列过于专业,一些展柜的展品小孩子根本看不到,与公众互动的环节也几乎没有。”宋新潮不无感慨地说,“中国国内有4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和2000多万件可移动文物,还包括丰富的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综合遗产。但这些丰厚的资源显然没有转化成让公众可以自由接触和接受教育的精神财富。”

  共同方向——

  承担服务社会的使命

  成为跨文化交流大使

  在国家文物局设想中,到“十二五”末,全国的博物馆要实现每年赴境外展览120个,同时引进展览50个。

  在这次博物馆界的盛会中,博物馆的馆长们尤其忙碌。他们在大会的间隙,还商量着互办展览。比如上海博物馆就和国外的几大博物馆又敲定了一些展览项目。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展览到国外,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著名的博物馆也开始把大量的文物展览输送到中国的城市。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

  选择“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作为大会的主题,其实并不是附庸风雅。国际博协前主席、马里共和国前总统阿尔法·科纳雷把本届大会称作“有分水岭意义的大会”。他通过梳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各届博协大会的主题,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通过博物馆更好地实现教育、沟通、交流,最终确保人类文化的平等共存。

  阿尔法·科纳雷举例说,缘起欧洲的博物馆学来到中国就有了“和谐社会”的功能,“和谐”是一个亚洲品牌,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层面,但现在得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更多人的认可。

  12日,博协大会闭幕,同时发布了全球博物馆界的共同声明——《上海宣言》。宣言首次对博物馆社会使命做出明确表述,认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强调博物馆应该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包括作为跨文化意识及国家间合理关系的大使,并且呼吁,让所有的个人和群体都可以自由地、积极地参与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对人类共有的环境、历史及成就的保存及展现,维护人类留给后世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遗产。

  这个宣言,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