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最棒艺术家”彰显谁的力量?

2010-11-17 08:31:13 丁晓洁

  艺术圈最大的盛事莫过于双年展、三年展、艺博会以及年末年初大大小小的艺术评选活动,大到国家举办的全国美展评奖,小到杂志社举办的艺术人物评选,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日渐成为一件公众事件。毋庸置疑,得奖的人盘满钵满、锦上添花,使下一年的劳作能够得到更多的获益。曾几何时,哪怕是在全国美展上只得个铜牌,也能在职称表格那一栏上雄纠纠气昂昂地填上,这就是奖牌的效应。中国当代艺术的评奖始终分为两个世界和两个领域,前者的分类是国际的和国内的,后者则是江湖的和庙堂的,这几个领地纵横交错,甚至在更多时候会掺入些其他的因素,譬如你是否够慈善、够新锐、够富有争议……得奖的和不得奖的都很纠结,而更纠结的其实就是这奖项背后所属的世界,那个小宇宙和小九九才是真正的“艺术”。

  2010年行将结束,真正的大戏还在酝酿之中,到底需不需要这些琳琅满目的艺术评选来提升艺术的地位似乎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就像深谙此道的娱乐圈一样,各种排行旁风云密布充斥在每一寸听觉视觉的空地上,烽火硝烟,最终却掩盖不了金鸡和百花那份光芒和力量,权威就是权威,横行乡里又奈我何,谁让商业和政治本身就是孪生兄弟。反观艺术行业,谁会是2010年艺术评选活动中的王者之王?那要看谁有本事、有资本、有资质找到最合适的投资人,艺术圈里的事情就是这样,往上一点就是靠谱,往下一点就是不靠谱,靠谱不靠谱的标准永远是钱说了算,这就是游戏的规则,尽管纠结复杂,但光鲜照人的事情照样能一件件掰着指头数出来,而不管是经济危机还是通货膨胀,也总会有一部分的资本流入到艺术这个产业,谁能说清楚这件事是幸还是不幸?

  世界上最著名的奖项要数诺贝尔奖,抛开诺贝尔奖自身的价值不说,有一点是真的,每个获奖的“家”总能在奖后获得巨大的利益,就拿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略萨来说,大多数人对他的耳熟能详都来源于媒体对此奖的传播,就连《南方周末》也破天荒地用一整版节选了他的小说《坏女孩的恶作剧》,不管是不是出版社的预告或软文,颁奖词中所提到的“他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中的“抵抗”和“反抗”为什么最终会被消解掉,一切消失在茫茫的印刷数量之中。就像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神神秘秘地召开,最后的尾声部分是宣布金峰、崔岫闻获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2010年度艺术家奖,正如吴味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我就纳闷:没有前期学术准备,年会是怎样给金锋做学术评奖的呢?”这个结果不禁让人产生这样的遐想,对女性艺术家+批判型艺术家的奖励只是为了创造另一种“和谐”,就算是误解曲解那唯一的理由是否也是因为“被告知XXX获奖”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2010年的末梢注定大奖无数,令国际艺术瞩目的英国特纳奖已经二十多岁了并被称为老了、累了,我们接过这个接力棒会玩出什么花样呢?依旧是那个千篇一律的理由吗?大到彰显国家的文化实力小到肯定评奖主办方的权威性?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看上当代艺术这块不算很肥但味道不错的蛋糕,越来越多的人试图打通艺术与时尚(既是商业)的任督二脉,风起云涌的艺术评选将会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股洪流夹杂着“吃不到葡萄”的人的怨气与良知将萨特、耶利内克这等不识时务的人曾拒绝过的那些事儿抛弃到历史的最深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