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中的自由立场
2010-11-28 21:54:31 郑宏彬
此次在华艺廊举办的广东油画十一人展的艺术家们,同有着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广州美术学院教师。他们都正处中年,用策展人杨小彦的话说:“正处中年,不算老,但又都不年轻。这个名字似乎有点让人伤感,因为在艺术界,老意味着守旧,年轻意味着创新,不老不小,那意思分明是不太守旧又不太创新……”。此话引出了学院教师在当今艺术界所处的“尴尬”境地,也同样连带出——由于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的经常性的互动,学院用于分隔正统与非正统的藩篱进一步的模糊。
其实,中年美术教师所背负的“尴尬”身份,多数来说,并非因其个人立场与顽固的坚守而获得。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所依附的学院体制与学院空间的自由度欠缺,而“被尴尬”“被身份”。美院教师们出于对身份的挣扎,他们基本是采取“墙外空间”艺术家身份与“墙内空间”教师身份分离的明确态度。院内做教师该做的事,院外做艺术家该做的事。而事实上,美院教师是偏爱艺术家身份的,在院内基本是一种“浑噩”状态。
这些年来,美院教师主动脱离学院空间参加活动、组建各种艺术空间,如原来的Park19、今天的Loft345等,某种意义上来说,美院教师们正是以个人立场的姿态在融入社会大潮之中。美院教师的出走,冯原教授认为是出于自由立场的驱使,而不是学院黄昏后的自我挽救。
不管怎样,以近20年为背景来观察美术学院的知识生态,冯原肯定地说,过去的超稳定的“墙内生态”已经逐步让位给墙内美院和墙外美院的流动与博弈的状态。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只是到了相当晚近的时候,特别是进入到新世纪之后,墙内美院和墙外美院的知识流动才得以部分实现,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互动也变得越来越显著。
时至今日,受大环境役使,如今美院已经设立了当代艺术的主要形式装置、影像、摄影等相关专业,更有成立“当代艺术学院”、学院美术馆“当代馆”之事,已经说明院外生态的自由立场正在逐渐光耀。忍受双重身份多年之后的今天,这些持自由的个人立场的美院教师们,或许也应该得意于他们不失时机地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虽然,主要原因并非因为他们做了那些事。
(责任编辑:郑宏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