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中的设计——面出薰与火柴
2010-11-29 15:23:43 张凡 编辑整理
——十年之后再看原研哉与Re-Design
编辑前言: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2000年出了一本书《设计中的设计》。Re-Design是他在本书中要阐释的观点,十年后的今天再看Re-Design的理念和作品,依然让我们心动不已。
“如果能够将已知的事务陌生化,然后再尝试挑战其真实性,才有可能深入了解它”。Re-Design是他强调设计要回归原点,将已知的事物进行分析再设计。他试图通过这样的设计思路来颠覆过去的消费理念以及生活哲学。“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是陌生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原研哉如是说。
原研哉成功地策办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他邀请设计界的一些朋友参加,其中包括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建筑师隈研吾,灯光设计师面出薰等。他给每个设计师一个题目,让他们对这些题目进行再设计。比如说建筑师坂茂设计的“卫生纸”打破了圆柱造型,而别样地设计成方形,从而节约了储运空间。面出薰把树上掉下的细干柴收集起来,不加任何出来,在干柴的一端涂上燃烧原料,装盒,简洁而环保的“火柴”产生了。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助手津村耕佑更为夸张地设计了成人专用“尿不湿”衣服,力求给成人一个干燥舒服的贴身环境。
有人说:日本同中国有着极为相似的美学观念,很长时间来,我们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审美意识。在日本的设计或者工艺类别书籍中,他们多次提到了中国的古典论著以及审美哲学,这不仅让人感觉东方美学的同源性。柳宗悦的“涩”(把十二分的美表现到十分,剩下二分是含蓄)和宗白华的“空”不就是一样的美学阐释吗?
编者希望借以这样的回顾,尝试唤醒设计工作者乃至消费大众对身边日用产品的再认识。
相关文章:
面出薰与火柴
某日,我在人行道上捡到一枝美丽的小树枝,这根小枝清爽干净,上面没有一片叶子。它看来很吸引人,所以我将它带了回家。它使我感到发自内心的温暖。不用说,天然形成的外表是美丽的,但我们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没有留意到这些美丽的事物。我想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划燃一根形状优美的火柴也许会很不错。
现在,使用火柴的机会已经愈来愈少。人们点香烟,一般用打火机。厨房里有自动打火的煤气炉。最近,由于电磁炉这种用品的推广,人们连用火的机会都减少了许多。在这样的时代里,我想重新引起大家对火的关注。
火属于照明的专业范畴。因此,我把这一再设计的主题委托给了面出薰。
面出薰曾经设计过日本东京国际论坛中心和日本仙台媒体中心等场所的大型公共照明设施。他做的是光的设计,而不是产生光的照明器材的设计。换句话说,他在设计光的同时也设计黑暗。面出薰成立了以“照明侦探组”为名的设计小组,主要研究城市的晚间照明,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从他们的研究报告来看,决定东京街道夜晚形象的两个照明要素,就是自动售货机和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灯光。
关于火柴的提案,面出薰说:“这些火柴是把落在地上的小树枝收集起来,在小树枝的尖端涂上发火剂做成的。我的想法是在人们把这些小树枝还给地球母亲之前,让它们为人类再做点事情。我们在回顾人类与火的共同进化史的同时,想象着有关火的传说和故事。掉落在地上的小树枝的形状是优美的,这样的设计也许能够让人忘记繁忙的时间,唤起人们对自然、火、人以及各种各样的世间万物的印象。”基于这些想法,有了这样一个提案。
这个提案的名称是“为了纪念日的火柴”。如果在生日的时候用这种火柴来点燃蜡烛,会是非常棒的。燃烧的火焰,总能给人一种很强的象征意义。在熊熊的火焰中,蕴藏着猛烈的破坏力,同时也蕴藏着创造的本质。
面出薰的这件对火柴的再设计作品,是对火这种物体的存在感进行了设计。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