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青铜器造假步入高科技时代

2010-12-01 19:33:09 苏勇

        数百余年来,对造假者来说,仿造青铜重器一直是最合适的买卖,投入不高,获利却可达数十,上百倍,一旦手中的新仿赝品,遇到大买家,往往就意味着良宅、美女、和一辈子的吃穿不愁。为了获取这份超乎想象的暴利,古往今来的造假者在仿造青铜器上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让各式各样的青铜器赝品在收藏市场上层出不穷,也让收藏者和造假者在鉴定青铜器上的角力持续了数百年。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是鉴定者,还是造假者都在引用新科技武装自己的头脑和技能,新一轮的青铜器真伪对战正在持续升温。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首都博物馆著名鉴定专家杨宝杰先生,请他详解当前青铜器造假的新动态。

  新赝品让老专家打眼

  源于青铜器蕴含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仿造先秦青铜器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开始,数百年来留存的赝品可谓不胜枚举。香港中文大学青铜器研究专家张光裕在个人著作《伪作先秦彝器铭文疏要》中,指出历代伪器及疑伪之器多达1600余件,其中清代乾嘉以来近百年的伪作就超过1000件。著名金文专家容庚在《西清金之真伪佚存表》中也介绍,在有铭的1176件青铜器物中,伪作就有317件,可疑的尚有173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后期 蛙钮螭纹铜阳燧

  虽然,在鉴定专家的努力下,很多的青铜器赝品已被记录在案,从真品队伍中清除,但随着造假手段的升级换代,更多辨认难度更大的赝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入市场,而这也让不少鉴定专家增添了“打眼”的经历。据传,一次故宫博物院组织的鉴赏会上,老一辈鉴定大家郭沫若、唐兰等老先生,曾对一件青铜器赞赏不已,认为这件器物无论造型、纹饰都好,是一件难得的真品。正在大家为这件宝贝赞叹之际,一位年轻人却说,这不是什么宝贝,是他亲手制作一个小工艺品,上面的纹饰是用漆片粘贴上去的。众人不信,于是这个年轻人将开水浇到器物表面,只见刚在还焕发远古神韵的纹饰,有如残花一般,脱离了器物的外壁。

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拍卖商晚期青铜方彝333.05万美元

  现今用漆片伪造纹饰的方法早已过时,更多新手段的出现,让人防不胜防。十多年前,杨宝杰也经历了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一次,一位朋友拿来一件鼎,让杨宝杰鉴定,初看之下,这个小件很不错,造型端庄,纹饰精美,可以断代在战国时期。但当杨宝杰对它上面的污垢进行清洗时,却发现,随着污垢的脱离,这件器物一层层的爆花,原来这是一件整器用树脂胶伪作的赝品。

  杨宝杰介绍,近几十年伪造出的青铜器赝品,仅用传统的看造型、掂分量、听声音的鉴定方法,已经不起作用了。以树脂胶制作的器物为例,塑形容易,工艺简便,重量满足出土器物分量有所减轻的要求,敲击出来的“扑扑”声,也与真器近似。对于这类赝品,鉴定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用针扎,如果能够扎出痕迹,就能证明是树脂胶制作的赝品。除了这种整器用树脂胶制作的赝品外,还有一种赝品的制作是以树脂胶作内胆,外面粘贴由价值不高的真品上,切割下来的铜锈层,对于这样的器物仅用科技鉴定成分,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份量也对,成分也对,但就是假,只能通过照x光,看看内部的结构。

  高科技突破造假难关

  在我国,造假青铜器的地方有很多,河南、陕西、东莞等省份都有造假重镇存在,这些地方一是有能力,二是有传统,早在晚清民国时期就开始了仿造。但是,目前新仿的、迷惑度最大的赝品并非出自这些传统地区的老工匠之手,而是那些掌握新技术,新机械的人。杨宝杰说,传统的青铜器修复,铸造技术已经过时了。以前拿一个铜片,用烙铁就能焊接组合,现在用无缝焊接技术,不仅效果好,外表上看不出来,即便用手敲击也能听到完整器发出的声音,不像老方法修复一些器物,一敲就知道被人动过。

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拍卖商晚期青铜盘  66.25万美元

  在高科技的力量下,以前认为很难突破的造假难关,现在很多都已解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徐州出土了一大批黑漆古的铜镜,当时人们认为这样的效果很难仿造,后来,人们通过科技检测,知道了这类铜镜的合金成分,了解到黑漆古生成的原因,很快就仿制出真假难辨的黑漆古铜镜。据传,现在仿制黑漆古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就是在高锡青铜的镜子上涂上一层专业的化工涂料,然后放在反应箱中,通过加热的方法加速衰变,最终伪造出原本上千年才能出现的黑漆古。

  造假者玩起心理战

  除了新科技、新材料的运用外,当前的造假者还和收藏爱好者打起了心理战。杨宝杰说,现在的收藏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很重,总是梦想收藏到一件独一无二的真品。而造假者紧抓收藏者的这一心理,制作了很多差帮货。例如,给一件价值不高的战国釜添加上双耳,三足,伪造成价值更高的鼎。再有,利用收藏者看重铭文、纹饰的心理,刻意在一些素面的器物上,添加铭文和纹饰。在一次河南台《华豫之门》组织的海选会上,就出现过这样一个器物,原本没有纹饰的一件汉代铜壶,被人在器身上后刻上一组繁杂的纹饰,如果遇到不识货的人,这件原本几万元的铜壶,很有可能卖到几十万。对于这类臆造的,后加纹饰的器物,仅靠辨别成分、铜锈是难以识别的,需要收藏者对整个青铜器的铸造特点,文字风格,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在面对没见过的器物时,保持冷静的头脑。

  除了了解收藏者的心理,为了让手中的赝品,不被业内的行家里手鉴定出来,当前的造假者还随时关注鉴定手段的革新,推动造假技术的提升。例如,近年来,鉴定青铜器所关注的重点已经由造型、成分、纹饰,转移到锈迹,造假者就开始在青铜器固有的“红斑绿锈”上,大下苦功。

纽约佳士得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拍卖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铜角(带盖)72.25万美元成交

  杨宝杰说,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在地下历经千年后,因为铜比锡和铅活跃,就会移动到表层,形成所谓的红斑,而铜生绿锈,在红斑上会形成一层绿绣,真品的红斑绿锈,层次清晰,互相依附。而赝品上的红斑或是用刷铁锈的方式伪造,或是粘贴小铜片,看起来是没有根的,而且颜色上,与真品红斑上的暗红相比,较为鲜艳。鉴定的时候,可以用刀刮削红斑,看是否掉渣,或有小铜片脱落,如果有即是伪造的;还可以看绿锈是否呈现结晶状,如果是粉末形态的也为赝品无疑。再有,真品因为在地下的环境和所处状态不同,锈迹是不均匀的,如果一件器物满身绿锈,也是有疑问,值得仔细辨识的。

  虽然,造假者为了达到蒙骗钱财的目的,在伪造青铜上,不遗余力地煞费苦功,引入了不少高科技手段,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检测的手段现今也在青铜器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所谓的拼凑出来的插帮货而言,即便是用无缝焊接的,只要通过x光的照射,查看它的构造,就能看出某件器物是否经过人为的改动。再比如,对于伪造的各种锈迹,纹饰,通过检测其成分是否与所在器物属于同一年代的产物,也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总之,青铜器在自然环境下的各种变化,绝非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达成,只要收藏者保有健康的心态,在高科技手段的支持下,蒙骗性再强的赝品也会现出原形。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