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5亿 这个天价有点儿怪

2010-12-03 14:45:54 未知

  编者按:

  近日,一只清乾隆瓷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这只古董瓶在伦敦郊区的一家拍卖行只用了短短半小时,就创造出了5.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记录。古董艺术品创记录已是家常便饭,但这个新记录却遭到人们的品头论足。

  有人质疑,现场参与争夺的全是中国人,以致拍卖师差点敲坏拍槌,卖家闻讯痛哭流涕,这难道就是“大国风范”的体现,证明我们中国藏家已扬威于海外了?有人则认为,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投资行为要远远多于收藏行为;更有人直言不讳,像这样的大手笔,很可能有挪用国有资产介入拍卖之嫌……5.5亿元给藏界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本期主持 王菁菁

  本期嘉宾:

  曹建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黄 杨:北京古玩经纪人

  汪 晨:广州收藏爱好者

  今天的古玩市场在“透支” 

     曹建海:乾隆瓷瓶拍出5.5亿元的天价,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因为站在经济学的角度,通常来说,古董价格上升的前提是经济应该景气,人们收入不断上升,用于生存需要以外的资金有所增加。但现实是,受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国民收入增长不明显。特别是在欧洲,正面临债务危机,不仅国民收入减少,而且粮食价格上升,在这种背景下,人们用于文化娱乐消费的资金会有所减少,从理论上说此时古董的价格是应该下降的。

  为什么反而会出现天价拍品?我想,原因在于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投机需求。当前,全球的游资都在向多个方面寻找投机出路。而受到全球经济泡沫的影响,资金从实体经济撤出来,逐渐建立了投机市场,造成商品价格不正常上升,出现通货膨胀。有人说,中国的投资渠道少。事实上,在现在经济形势下,游资不会过多地去关心实体经济,因为他们认为现有国有企业规模太大,压缩了空间,所以不能往实体经济上投。而在古玩艺术品市场,因为缺乏合理定价机制,古董是没有办法按照收益权的方式评估的,所以他们会瞄准这一市场,造成价格哄抬。

  像乾隆瓷瓶这样的拍品缺乏统一价格,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价格还能拍得如此之高,我分析可能有企业的介入。有些人为了个人私欲动用国有资产介入拍卖,认为这样的投资不会使国有资产贬值,实质上却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就是在国内,通过购买古玩洗钱的行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某些人或民营企业通过拍卖行将古玩艺术品价格拍高用以洗钱。因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少数权贵认为利用这一渠道来洗钱是个好方式,看起来似乎合理,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助长了投机热情,而且退潮后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巨大损失。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透支了未来十年的价格。另一方面,这样做使得国家回流文物的成本大大提高。

  因此,应杜绝挪用国有资产介入这样的拍卖,这实在很荒唐。而一旦审计部门对国企审查,国家明令所有国有企业禁止参与海外拍卖文物活动,尤其不能随便动用巨额国有资产高价到海外滥买文物,这些投机者的“美梦”便将破灭。

  并非真正藏家所为  黄杨:在国外,爆出5.5亿元天价产生;在国内,古玩艺术品步入亿元行列也绝不是一两件个例。可以说,当前中国的古玩艺术品投入早已不是收藏行为,纯粹就是投资。当前这种现象在高价位成交表现得更为透彻。

  我认为,出现类似的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股市、房产等其他投资渠道衰弱。而且游资在进军古玩艺术品市场之前,应该是将艺术品升值空间和货币贬值幅度进行过比较。为什么他们会把热钱大胆、有计划地投入?在我看来,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这样做比较理智,甚至可以说利大于弊,因为作为资本,首要考虑的是怎样做能将货币保值。

  从乾隆瓷瓶拍出5.5亿元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游资介入,一般会选择被认知性强、审美普通化的古玩艺术品,而不会看中那些审美等方面层次要求更深的藏品。比如说清三代官窑,连外行人一提到都知道是好东西,因为在人们的普遍意识当中,皇帝用过的差不到哪儿去。但在不少行内人看来,却并非每件官窑都是价值连城的精品。还有名人字画,真正行内关注的东西,他们反倒不关心。这样做实则是没有长远眼光,往往会把好事办砸。日本就经历过这样的教训,早些年日本经济好的时候,曾经购藏了一批海外艺术品,包括世界名画,结果却是泡沫出现,带来巨大亏损。

  经济行为有一贯性,资本追求利润的方式就是短、快、稳。但古玩独特性很强,跟生产劳动时间无关。你有没有能力掌控,保证5.5亿元货币的保值?送不出去,后果就是使得古玩艺术品市场会冷却。收藏应该是把生存需要以外的货币用于此的一种行为。想把大笔资金浓缩在某一点上,很快脱手变现,这种想法是按照一般商品规律来的,却不符合古玩。所以说,像5.5亿元这样的事例,综合经济和古玩艺术品两方面来分析,是理论正确,方式错误。

  出价5.5个亿,不会是个人行为,真正的收藏家不可能干这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大家会觉得遥远,因为这是个令人望尘莫及的天价。而对于我们行内人来说,却被伤了心,因为这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伤害。一旦资本得不到回报,它掉头会走,而作为古玩经纪人,我认为这个行业发展需要热钱,需要资金。我们不希望资金过早离开,无论是满载而归或者失望逃跑都不是好事。理智的做法应该是策划人、投资方和专业经纪人走到一块,有长远计划,这样既能为热钱找到投资渠道,又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对行业带来突破,对文物起到保护。倘若仅仅是“个例”不断出现,反而会令人担忧市场的未来。

  我们的差距不是财力而是观念 

     汪晨:5.5亿元拍了个清乾隆的瓷瓶,在我看来有点儿像一出闹剧。据悉,此事还直接引发了海外总动员搜索中国古董。有消息称,5.5亿元天价瓷瓶落槌后,一名苏格兰首席拍卖官甚至促请苏格兰家庭全面搜寻是否藏有中国宝物。这不禁让人疑惑,中国人何时变得这么财大气粗了,“一掷亿金”中展现出的真的是大国风范吗?

  其实未必如此。仔细想想,这跟国内古玩艺术品市场行情火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接一个的天价频出,记录屡创新高,让我等平民的视觉神经都变得有些麻木。当然,这些富豪们如此钟情于古玩艺术品,未必是出于真心热爱。原因大都不外乎两点,要么为了粉饰各种各样的面子,要么是投资。在他们看来,原本高雅的古玩艺术品跟股票、跟房产、甚至大蒜、棉花……没什么本质区别,只要有投资潜力,有可观的利润回报,他们就会不知疲倦地追逐。在国内你追我赶不新鲜了,咱还可以去国外,不仅东西不少,而且“海归”听起来更有面子。说白了,这就是“暴发户”的心态。

  我想,但凡真正的收藏家是不屑于加入到这样的游戏的。且不论值不值,从经济角度来看,大大超越自身承受的底线,以过于虚高的价格购买藏品,反而有违收藏的本质精神。

  还有一点我也实在想不通,这件乾隆瓷瓶的成交价竟然超过了估价的40多倍。万一交割不了,造成的恶劣影响可想而知。况且,5.5亿元做什么不好呢?随便到国外的博物馆走走就会发现,中国散失在国外的宝贝多了去了,比这件乾隆瓷瓶更值钱的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视现在国宝级文物仍然大批量流失的现状不顾,却拼命用高价收回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的艺术品,令人匪夷所思。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从120万英镑到5亿多人民币,我们和西方人比起来,差的不是财力,是观念。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