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史树青先生“爽约”

2010-12-06 11:28:43 荣宏君

  史树青先生离开我们三年了,每每想起和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其情其景立刻浮现在眼前。

  我与史树青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先生不弃我驽钝,使我有幸朝夕问学于先生身边。记得2000年冬,我陪先生至安徽的太和访古,火车经过菏泽站,史先生看着车窗外写着菏泽二字的站台说:“荣先生,到你的家乡了。”我忙说:“是啊”,接着我问先生可否到过菏泽,于是先生便给我讲起1992年的郓城之行。当说到孙膑时,先生提高了声音问道:“荣先生,你知道你的故乡还有哪些历史名人吗?”我脑海中迅速掠过菏泽历史名人谱,忙回答道:“吴起、黄巢、宋江,近代有抗日名将赵登禹,北平市长何思源。”先生听后点点头,接着又问道:“你知道菏泽还有哪些大画家和知名佛教界人士吗?”我一时茫然,搜肠刮肚也确实再想不出菏泽历史上有关这方面的文化名士来。于是惴惴地回答先生:“我确实想不起来了。”史树青先生说:“北齐‘点墨成蝇’的大画家曹仲达和唐朝说出著名的禅语‘吃茶去’的赵州和尚都是古曹州人,确切地说都是你的老家曹县人。”

  因为常在史树青先生身边亲近问学,所以先生对我的家乡菏泽也多有关心,凡有关家乡的事,先生和师母夏玫云先生也多给予方便。记得约在2002年冬,时任菏泽市文化局局长的王忠美先生来京,为新成立的“菏泽文博画院”求史树青先生题写院名,史先生慨然应允,为了写好这几个字,老先生竟然在报纸上练习了若干遍方落笔,由此可见先生治学严谨之一斑。这些报纸我至今还保留在身边,让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时时激励我前进。2003年3月,王忠美先生为菏泽牡丹杯画展又邀请史树青先生题词,先生填了一首《浣溪沙》。在民族大学史树青先生简洁的书房内,王局长盛情邀请老先生到菏泽看牡丹,史先生趁着诗性愉快地答应着,并说:“荣先生,陪我一起去。”我连声附和:“当然、当然,但您不能爽约啊!”

  后因先生世事繁杂,当年还是爽约了。此后每年牡丹花开时节,史先生都要向我习惯地说上几句,明年一定到你家乡看牡丹,可是时间到了2007年也没有成行。

  2007年的“十·一”,我陪老先生到常州访友,先游了金沙先民遗址,后又到常州新建的博物馆参访,当史先生看到谢稚柳先生所画的一幅水墨牡丹时,又对我说:“荣先生,明年一定去菏泽看牡丹。”看着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当时我的眼眶微微的一热,为了当年的一个承诺,老先生仍时时不忘。但先生已年届耄耋,身体大不如前,且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我在常州博物馆内默默地祝福,惟愿先生能成菏泽赏花之行。

  史树青先生自常州又到南京小住,2007年10月7日回到北京,身体突然不适,住进北京阜外医院。10月17日我到医院去看先生,他看我来了,忙从病床上一下子坐了起来,口中说着:“我没病,我要回家。”也不顾护士的阻拦下了病床。坐在病床前的椅子上问我:“荣先生,最近文化界、收藏界有什么新闻?你在读什么书?”我一一向先生做了回答。那天他显得非常兴奋,还顺手给我签了几本他的新作《鉴宝心得》分送友人,在照相时先生还整理了一下衣服,口中轻声地说着:“这么多事等着我做,哪有时间住院啊。”

  我也盼着先生早点出院,但没想到这一面竟成永别。11月7日凌晨,先生永远地走了,自此我再有疑难也终无问处,当然对于菏泽之行,老先生也永远地“爽约”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玉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