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博文物不仅能看还能听能摸

2010-12-13 08:57:21 蔡震

  “你们摸摸看,这是拴马用的石柱,叫拴马桩,柱子上面雕刻的是古代传说‘刘海戏金蟾’。”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院,右手边是一溜排石刻文物,对于正常人来说,瞄一眼就能看见,可是对于盲人学生来讲,他们什么也看不见。昨天下午,在南博社会服务部讲解员的带领下,南京市盲人学校的学生们开心地体验了一回文明之旅。

  位于南京博物院院子东面的绿色长廊,散落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刻,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品,有宋代的拴马桩、明代的古井,还有清代铸造的大炮,讲解员面对无法亲眼目睹这些文物的盲校学生,非常耐心地一边抓起他们的手去触摸,一边仔细地解说:“你们摸到了吗?这些高高的条石柱子,古代是用来拴马的,缰绳就是系在这些雕刻的动物腿部,所以称作‘拴马桩’。这么多石柱都是用整块坚固耐磨的青石雕琢而成的,不仅实用,同时还有辟邪镇宅的意义。”

  一位两眼几乎完全看不见的女生摸出了名堂,她问讲解员,为什么这件石刻上面是一个人骑在一个动物身上?讲解员告诉她,这个笑眯眯的滑稽人物叫刘海,他骑的是金蟾,所以叫“刘海戏金蟾”。刘海戏蟾的故事,在北宋时便流传了。相传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天堂。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让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上刘海神像。

  走进展厅,盲校学生用手去触摸吴为山的名人雕像,有孔子、鲁迅、齐白石、徐悲鸿、杨振宁等中外文化名人。盲校学生们摸到了一块块郁然的青铜、凛然的岩石。盲校学生们又来到瓷器展示大厅,只见一个硕大的柴窑展现在眼前,“这是复制的古代烧瓷过程,你们刚才摸到的一些瓷器就是通过这种柴窑烧制成的。”讲解员把瓷器烧制的每一个步骤都细讲了一遍。

  最后,盲校学生们来到了趣味体验室,南博镇院之宝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虽然是复制品,可对盲校学生来说,再好不过了,“我们可以大胆地用手去摸啦!”此时,社会服务部的邓主任亲自拿起敲击棒,手把手地教一群女生演奏编钟。一旁的男生却跃跃欲试地拿起木模构件,搭起斗拱来,而有的盲人则对拓片很感兴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它们细心地操作起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潘惠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