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瑀:用点情调写成小诗
2010-12-20 09:20:36 单钰(实习生)
导语:“用点情调写成小诗”取自高瑀的一本画册的一个章节题目,仔细翻看每个卡通所要表达的一切,其实在看似轻松惬意的外表下,却渗透着许多思考、挣扎与哀伤。近日,在星空间举办个展的高瑀接受了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让我们从艺术、时尚、设计更立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这位80后的年轻艺术家。
艺术:一种自我的反抗
在高瑀的绘画形象当中,熊猫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符号,在本次《为落选者干杯》的展览中,高瑀更是以熊猫为基础,诞生了些新的艺术形象,这样的灵感来源于英文的一种文字游戏。
P·Panda·da
我们将熊猫的英文Panda前面加一个字母P组成P·Pan(peter pan)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后面加da组成dada也就是带有某种破坏性的达达主义。高瑀将彼得潘对成人社会的一种反抗和达达主义对于传统价值系统的反抗加以结合,表达在自己认知世界里的一种自我反抗精神。
真正退去卡通热闹的外衣,在他们小暴力小血腥的背后,承载了高瑀对于价值观的思考和自我与社会的矛盾平衡。像自己亲手打造的新人一样,高瑀也让他们去接受一些经典的磨练,所以我们看了《荷加斯兄弟的宣誓》《草地上的午餐》这些经典名画的再创作,如同高瑀所说的“就像戏剧要推出一个新人必须要演莎士比亚一样”。
卡通不是问题
目前,在全球有许多靠卡通形象蜚声国际的成功艺术家,曾有人质疑高瑀有模仿村上隆的嫌疑。高瑀本人对这样的质疑却毫无避讳,他坦言自己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可能割裂某种关联性,但卡通对于艺术创作只是一个方式一种手段,并不是任何人的专利。他认为,重要的是艺术怎么和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土壤发生关系,怎样和你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共鸣,所以复制村上隆或者任何其他国家艺术家在中国的土壤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我们看到了熊猫、孙悟空这些曾经给过我们深刻记忆的形象成为了高瑀的创作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最刻意的选择;但在那个时代最特有文化烙印的影响下,这也是最自然的选择。
高瑀与他的“熊猫小堂”
卡通艺术是与其他领域最容易发生联系的艺术形式,自然地,高瑀携手他的熊猫也涉足了衍生品领域。熊猫小堂就是高瑀曾经的一个商品店,但他不是很满足于现今艺术衍生品对于图像的简单利用的层面,自己也参与到更具体的设计当中。
就像一个普通的玻璃杯,我们会很好奇为什么会用熊猫吐出来的血线环绕杯子一周。其实,杯子到这条线正好是喝威士忌double的线,对于一般酒量来说,超过这个度就可能会是伤身的一种量,这条血线完成也起了一种提醒的作用。这些完全都是来自于高瑀本身对于设计与生活的思考,并非对于图像简单的授权应用。
谈到这,高瑀流露出了一丝遗憾。较早以熊猫为创意的设计如今并没有坚持下来,在如今创意商品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反倒不再急于重操就业。首先高瑀想再坚实和强大自己的核心的产业;其次,他想要有足够的精力去开发一些艺术家亲自参与设计的高品质创意商品。对于熊猫小堂的复出我们可能要等上一段时间了,一旦复出了,相信应该不会让爱好创意设计的人们失望。
时尚 有分寸&有距离
最近高瑀完成了与绝对伏特加的合作,推出了2010年限量版“绝对72变”,并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尚摄影师陈曼完成产品平面广告创意及拍摄。
在合作中,高瑀总结了分寸感和距离感是与时尚奢侈领域合作的要素。他认为,艺术开展这样多领域的跨界合作是件很愉快的事情,尤其在这样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更需要这样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去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性。
另外,这种合作在另一个层面也是与大众分享艺术的途径。艺术品较高的价格必然会将许多人拒之在艺术门外,这样跨界的合作让艺术与产品共同提升了价值,而且还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艺术并且拥有艺术。高瑀很享受这种分享的过程,并且也在新年伊始商定了与凡客诚品的合作。
像明星也是一种生活
自安迪开始,似乎给艺术家开辟了另一种社会身份的可能性。对,就是艺术家也可以像明星一样对这样的传媒社会产生影响,艺术家也可以是大众崇拜的偶像。所以,我们看到了许多艺术家西装笔挺的参加典礼;个性张扬的出席派对;甚至偶尔成为娱乐头条。也许在些传统人的眼里,这简直大逆不道,甚至与之针锋相对。
在高瑀眼里,这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艺术的价值与他参加了多少时尚活动应该是不成反比的。还是这样的传媒时代,还是这样的社会关系,无可避免,高瑀笑言,“有机会自己不会拒绝尝试这样的生活方式”。
像父辈一样
作为80后的文化名人,高瑀不免与韩寒,郭敬明等拿来比较,而高瑀认为,因为各自的领域确实不同,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比较。但高瑀说,在一些做事方式上,自己会采取中国比较传统的中庸之道。
自80后开始,各个阶段都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可能产生了70不理解80,80看不惯90等等诸如此类的看法。高瑀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个性的一代,因为大家都会从那个年龄走过,彼此没有什么区别,就像高瑀所说“每个时代故事不一样,但悲喜是一样的”。
当被问到,作为年轻的艺术家,应该肩负着怎样的一个社会责任时,他却简单的回答“像父辈们一样就好”,朴实的回答让我们深深感到了高瑀在经历了多年的磨练与沉淀之后,那种厚重与淡定。就像“用点情调写成小诗”,情调是要用心去体验,小诗是要用阅历去积累,让我们所有的80后同高瑀一样在这样社会飞速发展的颠簸中,一起去慢慢体会我们自己的改变与成长!
(责任编辑:张凡)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