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验和意象的艺术表现
2010-12-20 20:52:28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致“跨界与多元——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
现代技术力量征服了世界的空间距离,拓展了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跨文化、跨地域、跨学科专业的交流与互动,是这个时代最活泼的一种实践状态,它不断造就新的生活经验、激发新的美学意象。如今,“跨界”已然成为人们普遍经历的一种生活现实,无论它是否为人们所自觉,都实际地作为一种谁也无法回避的当下生存状态而赋予这个时代的经验或意象以鲜明的“当代性”。
与此同时,以超出既定范畴或领域,涉及视野、材料、手段以至形式的“多元”综合方式,来表达“跨界”的特别经验或意象,业已构成最是敏感、最为前沿也最具现实基础的一种当代艺术探索。在这一路向上,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专注于艺术表现语言的探索性实践,堪称旨归明确、形态多样、个性鲜明,充分地彰显了绘画艺术实践的一种当代状态和运行姿势。一些着眼于综合材料绘画表现力探索与研究的努力,即如“跨界与多元——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所显示的,已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参加“跨界与多元——综合材料绘画邀请展”的八位艺术家中,有中央美术学院两个综合材料表现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胡伟和张元教授,还有从事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与研究的其他几位学院教授和职业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是率先将综合材料绘画导入教学领域的美术院校,其结合教学实践所进行的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提升和强化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社会影响力,更培养出一批在这方面甚有成就、深具潜力的创作与研究人才。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因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学术背景,即大家都曾经在胡伟和张元所主持的两个综合材料表现工作室学习和研修过。
胡伟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央美术学院主持中国画学院材料表现工作室的教学,践行于综合材料表现力的探索,为立足中国画基础的相关实践了构建一个颇具前沿性的工作平台。他的作品交织沉稳的岩彩和灵动的渗化,以工迹不逮的技法和变化莫测的肌理强化材料特质,以景象与意象浑然一体、具象与抽象融会难分的样式诠释绘画精神,气度恢弘,意境清隽。
1991年,张元由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创建了材料艺术工作室,从油画角度引领一批艺术家参与综合材料绘画的探索。自从他的“生命的对话”系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画界关注以来,他一直致力于有深度的综合材料绘画的探索性实践。其作品手风舒展、笔致简约、气象非凡,色彩视效和材料质感以品格朗逸的融合,展拓出别一方天地,令人遐想无限。
在深圳大学任教的邹明长期从事彩墨与水墨画创作,同时进行公共艺术设计与创作,素有佳绩。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做访问学者之后,他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绘画进路。他的作风随缘随性、不拘一格,着意于绘画的表现性。其新近之作,如“土地呼吸”系列,将自己对“都市山水“的人文思考诉诸自由运用的材料媒介,画面透出一种摆脱拘囿的灵性与生动。
生活在东北的宋学智,于东北师范大学任教,曾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材料表现工作室研究生班。他的作品将丰富的肌理与逼肖的物象融而为一,通过特别强调材料性格、保持对话关系的立体塑造与平面描绘,使画面以富有个性的材料语言传达出一种令人震撼的张力感。其作品《九寸土》获过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这是综合材料绘画所获的最高奖。
冯劲草的以“服饰”系列为代表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他的作品分别入选油画、漆画与壁画展,可谓艺路开阔。他勤思而沉静,每每让自己潜入骋思的情境,在那里与心仪的绘画之师默然交谈,从绵延文脉中悠然汲取,用己心诠释高古的重彩厚敷,在平和宁静中从容觉悟缄默的材料精神,且谦和地传达光大之。
宋克是位涉及油画、版画、壁画等不同画种实践的艺术家,多画种的创作经验为他的综合材料绘画探索作了丰富的铺垫。他的作品以简约的格局发露合度的细腻,纯粹的肌理在虚实之间有的与物象巧妙暗合,有的则直抒胸臆,有无之中成就着一种苍茫的气象和朦胧的诗境,让不尽的联想由而引发。
孙浩是参展艺术家中唯一一位“七零后”画家。他的作品自然地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气息与活力,透露出切合其人生履历的情致和才气。他的近作“蓝色系列”,以铺排的画面结构和质朴的描绘手法让人耳目一新,从内容到形式都透着堪称当代品格的单纯,反映了一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精神追求。
应该说,这是一个学术色彩极强的展览。参展的作品既提示了美术学院专业教学方面的一种实践取向,又展现了努力开掘综合材料绘画表现力的别样视角。作为当代“跨界”经验和意象的艺术表现,它们因材料认知感悟方面的多元性而构成多样化的风格样式和人格图象,以至让我们可以更加从容、更为全面地解读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生命情态。
(责任编辑:潘慧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