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玉和玉器及价值漫谈(一)【多图】

2010-12-26 11:26:43 刘继卿

  玉的概念及演变

  一般认为,旧石器时期人们“玉”和“石”不分。到了新石器时期,人们在磨制和使用玉质工具与石质工具的过程中,认识到“玉质”比“石质”美丽而稀少,因而对它产生了神秘感并喜爱、崇拜它,于是将它们从石中分离出来称作“玉”;而且用“玉”制作的器物,其功能也逐渐地脱离了实用性,成为装饰人体和表现佩戴、使用者权力及身份地位的特殊器物。即便是在现代,人们用来装饰身体和家居环境的玉器,从所佩戴、陈设玉器的玉材品种、玉质档次、玉器类型、制作工艺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也表现出佩戴、使用者的经济实力和文化艺术修养层次。因此可以说,“玉”自从由“石”中分离出来以后,就使纯天然的物质属性增添了社会文化属性。

玉钺 良渚文化

玉圭 商代早期

玉戈 商代晚期

  殷商时出现了文字,甲骨文中的“玉”字为三条同样左端低右端高的平行斜横直线正中加一竖(形似“丰”),如玉串之形;金文中的“玉”字是三条相同的水平横直线正中加一竖,也像玉串之形。最早见诸历史文献的“玉”字,在历史巨著《诗经》中就有多处出现,如耳熟能详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说到“玉”时还必须提到“宝”字的概念。至迟在商周时“宝”的基本概念已经形成,含有“家中珍藏之玉”的意思,泛指“珍贵、珍爱及一切贵重之物”。因此“宝”可以是“玉”的同义词,如《国语·鲁语上》中“以其宝来奔”,还可以合用为“宝玉”,用来表示珍贵的玉器,如《周逸书·世俘》中“凡武王俘商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又八万”;《韩非子·和氏》中“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等。因此“宝玉”一词还是“宝石”、“珍宝”概念的发端。随着人们对玉的认识逐步由感性到理性,从认为玉是天地间日月精气凝聚成的精华,到从物质属性上认识到玉是一些美丽的石头。汉代时“玉石”一词有了较多的出现,如《汉书·东方朔传》中有“夫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汉书·西域传》中有“于田国出玉石”等记述。到宋代时“宝石”一词有了较多的出现,但是它与现代的“宝石”概念有所不同,泛指“珍爱之石”,如北宋苏轼的《龙尾砚歌》中“君看龙尾宝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直到明朝后期“宝石”和“玉石”才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在《西洋朝贡典录》中记载了大量的宝石贡品,其中多次使用了“宝石”一词。明末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明确指出,“凡宝石自大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我国传统的“宝石”概念不同于现代矿物学界认定的宝石概念,只要是“非常精美的石类”即可称之为“宝石”,直到现代玉石行业中仍把“颜色、水头、质地俱佳的完美级翡翠及和田羊脂白玉”称作宝石或宝石级。“宝玉石”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未曾见及,它是今人合并“宝石”和“玉石”概念而创立的,与现代宝石学中广义的“宝石”概念相同。

  受地域限制,“玉”字创立时应该专指一种或很少几种“美石”,是个较狭义的“玉”概念。随着人们的活动、交流范围扩大而“美石”种类增多,“玉”便泛指符合“石之美者”的各种“美石”了,成为广义的概念延续至今。后来人们又从美石之间的差异意识到“玉”应该有个具体的评判标准,“玉”概念又向有限制的趋势发展。经历人们几千年的选择过程,和田玉从商周以来便成为帝王玉及主流玉石品种(这可以从出土的历代玉器中绝大部分都是和田玉器得到证明),人们对“玉”的评判也多以和田玉为标准了。东汉时许慎根据前人对“玉”的新认识,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明确地认定“玉”属于“石”一类,并首次给“玉”下了确切的定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即“玉”不仅是“美丽的石头”,还必须具备“五德”的玉石标准。玉的“五德”有多种解释,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那温润的光泽,像人的仁慈善良品德);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质细腻而有透明感,如君子表里如一);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因玉的质地紧密而敲击能发出悠扬悦耳、余音徐徐不绝的声音);不挠而折,勇之方也(用玉的材质坚硬来比喻勇敢的人宁折不弯);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因玉的断口呈参差状,所以虽然边缘尖锐却不会刺伤人)。总之是说“玉”应该具有光泽温润,结构致密,质地坚韧,为参差状断口和敲击声音清脆悠长五种特性,否则就不是玉,或者只能称之为“次玉”或“似玉”。在现代的字、词典中对“玉”字的解释,基本为“玉是质地细腻坚硬而有光泽的矿物,可用来制作饰品和做雕刻材料”。它包含的意思是:玉是一种“质地上细腻、坚硬并具有光泽;功用上可用来制作饰品和做雕刻材料;成因上是一种天然生成的矿物;由于要用来制作饰品和做雕刻材料,必须具有美丽和较耐久的性质;而具有上述特征的玉料是比较稀少的”,正与现代宝石学认为天然玉石应具有“美丽、稀少、耐久三大要素”相一致。在现代宝石学中,仅把符合工艺美术要求的天然矿物晶体认定为“宝石”。认为“玉石”是硬度在摩氏3级以上,符合工艺美术要求的天然矿物集合体和少数非晶质体。而将摩氏4级以下(可用雕刻刀进行工艺加工)、符合工艺美术要求的天然矿物集合体称之为“雕刻石(主要指印/砚材料石)”。由于玉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生活奢侈品,一般人对它的认识都不太全面,只有“温润如玉”可算是公众对它比较一致的共识。综合社会共识和现代宝石学对玉的定义,“玉”是一种“光泽温润油亮、质地细腻柔滑、颜色和坚韧性等各种性质持久不变”的稀少天然美石。高档玉石主要表现在更为稀有的质地细腻纯净、颜色亮丽动人方面。而那些新出现的“光泽不够温润油亮、硬度较低或脆性较大的美石”只能称之为“工艺材料”。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在有人用一般的“美石”炒作时不会晕头转向。

玉斧 商代晚期

玉斧 卡若文化

  随着人们对“玉”的审美要求标准逐渐提高,认为只有品质优良的品种才能称之为“玉”的意识逐渐强烈。我国古代为了强调和田玉是品质最为优良的玉石品种及主流玉石地位,把和田玉称作“真玉”以与其他玉石品种相区别。虽然使玉的概念仅限于和田玉一个品种,但容易使人误把其他玉种当作假玉而没有流行开。德国矿物学家德木尔和我国第一代矿物学家章鸿钊先生皆认为只有和田玉与翡翠可以称之为“玉”。目前在我国,云南和两广地区人们所说的“玉”一般仅指“翡翠”;黄河流域人们所说的“玉”一般只指“出产于和田地区的和田玉”。由于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可以称为“玉”的品种有和田玉、翡翠两种,使“玉”所指不够具体。因此国标《珠宝玉石·名称》规定严禁使用“玉”字作为一个玉石品种名称是很英明的。

  玉器的概念

玉琮 江淮地区原始文化

玉铲 商代晚期

  “玉器是为了使用、佩戴和陈设观赏而用玉材制作的器物”,这是个再浅显不过的概念了。但是这一概念在业内还是出现了争论。如对玉器产生于何时的认识,实际上就是一个“什么是玉器”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旧石器时期经过打击产生尖锐部分的玉质工具就是原始玉器了;那么天然产生的带有尖锐部分的玉石也可以作为工具使用,也就可以算作玉器,玉器和玉石就没有区别了。因此区别玉器与玉石的关键,是玉石是否为了“使用、佩戴和陈设观赏”的目的而通过琢磨制作成器物,古人把它诠释为“玉不琢不成器”。如在大小适中的仔料上打一个穿孔,配上绳子即可佩带,使这一块仔料具有了玉器的功能。一个外形美观的玉料,配个托座即可以陈设于案几之上进行观赏,使这块玉料具有了观赏石的功能。它们虽然都是用于欣赏的,其价值也都是按各自的材质档次、材料大小计价的,但由于后者没有经过“琢磨制作”,它仍是一个玉的原石。再如在翡翠原料市场上,有许多原料上开有“窗(从表面切掉一小片,如同开了一个窗)”口,有些被切成了片状,大多数在切面上还进行了抛光。但使用这些琢磨工艺的目的不是为了供人们观赏或者使用,仅仅是为了给人们观察内部玉质提供方便,所以谁也不会把它当作玉器。还有些人认为,只有器型琢制规整或配有纹饰的玉制品才能称之为玉器,其实这只是玉器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所常具有的一些特征。如果追根溯过磨制的玉质工具就是原始玉器,不然收藏界就不会把玉铲、玉斧等作为玉器来收藏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