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基金会是用来避税的?

2010-12-29 09:11:48 王昱臣

   在局者言:运营艺术基金会需要的资本哪里来?

  来自台湾的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执行长熊鹏翥在基金会论坛上谈到了一个小事情,在座人士听到后笑出声——“我在1990年初回台湾在基金会工作的时候,听到我的职业,很多人第一个反应是,‘你们是逃税的单位吗’?”

  时至今日,中国本土基金会的社会形象在很多人共同的努力下已经改变,但是大众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仍待加强。因为具有一定的官方管理系统,基金会在中国来说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中艺术基金会长期处于后发展和被忽略的状态。最近中央出台的“十二五”已经把文化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一环,现仍孱弱的艺术基金会行业,相信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因为如此,如何摸索出符合自身情况又能与时俱进的运营方法将是艺术基金会未来议题之一。

  本刊对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财务官杨昆做的一个采访,也许可以为关注艺术基金会的大众提供一些思路与想法。

  《艺术与投资》:基金会如何聚拢资金?大家听到熊先生的话都笑了。

  杨昆:按照欧美成熟的模式来看,基金会行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并推动社会各行的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者是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就是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美国的遗产税很高,如果不想把钱交给政府,可以设立一个基金会,基金会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同样是花了一笔钱,现在可以用来做一个在他生前很感兴趣的事情,税收优惠政策促使他的想法得以实现。基金会行业要发展,肯定是需要国家税收机构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一个企业,接受融资,接受新的资本,是有回报的;基金会投进来的钱只能呆在基金会里增值,不可以像企业这样分红。

 

  国内现在的税务方面,方向性的政策也有,具体落实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国内有些人谈到基金会不可避免地会用觉得是一个避税的途径,事情如果做好,能够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的确需要政策提供给捐赠人税收上的优惠。

 

 《艺术与投资》:国外的基金会值得学习的地方,目前意识到的有哪些?

  杨昆:比如安迪·沃霍尔基金会,它是在美国除了盖蒂、鲁斯以外最大的一家艺术基金会,拥有2.8亿美元的资产。看安迪·沃霍尔基金会的发展历史,很多地方可以借鉴,比如利用网络的力量赞助很多很小的项目,当然,中国现在要做到这一点,还比较困难。

  安迪·沃霍尔基金会完全雇用职业经理人,有两个非常能干的CEO,他们做了很多业务上具有前瞻性的尝试,拓宽了融资渠道;另外花钱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为安迪·沃霍尔做了一个展厅,基本上可以永久性的展示艺术家的作品,或者是他欣赏的艺术家的作品。有这样一个始终向公众展示的机会,随着艺术品升值,基金会知名度也会水涨船高,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以为他们所用,不管融资还是做新的研究项目都有更大的灵活性。

  《艺术与投资》:你的职务是基金会首席财务官,与你以前在企业中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杨昆:表面上差异很大,工作本质并没有很大区别。都是整合不同的资源,让别人把钱放进实体来。第一,要对自己的能力和能提供的价值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管是现在所拥有的,还是以后可以实现的;第二,得了解对方的想法。有的人可能真的是喜欢艺术,像我们一样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有可能就是想避税,理由也很充分;有的可能想做艺术收藏,想做一个庄,想接触艺术家,想要得到一些好处,这些想法都是很常见的。

  《艺术与投资》:听起来第三种合作方比较麻烦。

  杨昆:没有关系,大家各取所需,要找到完全符合理想模式的人是不可能的。两个实体发生关系,不需要有一模一样的理想,只需要彼此的理想在某一个阶段有交叉就可以了。

  和中国人就用中国人的交流方式,跟国外就用国外的交流方式,有的人一开始就开门见山,有的人很含蓄。基于对自己的了解,对对方需求的了解,找到双方合作的共同点,给出合作理由,事情就有可谈性,跟企业做融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在12580任职时做创投,问题是一样的:我们企业能给投资人带来什么样的回报,为什么他要把钱投给我,而不是投给另外一家,他把钱投给我们,除了财务回报,有什么其它资源等战略性的考虑,还有纯粹想挣十倍、二十倍钱的投资方,虽然行业不一样,实体、规模不一样,从本质上看,都一样。

  《艺术与投资》:政府的创意经济口号从去年喊起,有切实感受吗?

  杨昆:有。去年,我们就接触到了地方政府或者是跟地方政府关系比较紧密的各界人士,都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想分一杯羹。在国家要扶持整个文化艺术产业大旗帜下面,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或者是一个地方机构、地方企业的话想要得到一定的资源时,需要有一个说法。比如当地私企想批一块地,以基金会的名义跟当地政府打交道,也许项目可以拿得下来;以基金会名义来做一个古城翻修或者类似于像微型798、宋庄那样的小艺术园区,或者是美术馆,可以拿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在各地引起了一些涟漪,最后都希望找到一个实践点用来发展文化艺术,是不是真心就不好说了,起码大家很有兴趣。

  《艺术与投资》:所以看好创意文化之路。

  杨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文明,最终成为强者的一个标志就是文化的输出。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到了一个极其强盛的阶段,下一个阶段关注的东西应该就是文化和艺术,这一点政府已经看到了,民营、私营里的很多人也都已经看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