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大家张伯驹的津门生活

2011-01-23 18:45:31 由国庆

  张伯驹(1898—1982年)是我国著名的诗词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和文物收藏家,祖籍河南项城。

  张伯驹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父亲张镇芳移居天津,在家塾中勤勉读书。他自少年就喜好京剧,七八岁时即到天津下天仙茶园(今和平路人民剧场旧址)等处观剧,国粹的魅力和津地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熏陶并感染着他。宣统三年(1911年)张伯驹就读于天津新学书院(今第十七中学旧址),与袁世凯之子克瑞、克权等同窗。他们在中午放学后经常到国民饭店对面的严范孙家的别墅用餐,严范孙有时会来看视并加以训勉,这对张伯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伯驹于1918年来到由张镇芳任董事长的北京盐业银行工作,1925年出任常务董事、总稽核之职,经常往来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总分行之间。正是在这一时期,30岁的张伯驹从收藏到康熙皇帝御笔“丛碧山房”横幅开始,潜心挖掘研究中国历代书画,并致力于词作和京剧艺术。此间,张伯驹在天津购得了末代皇帝溥仪出让的宋代米友仁的《姚山秋霁图》等古代书画精品。

  长期以来,张伯驹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独到见解和精深造诣令人高山仰止。笔者曾得见1975年张伯驹先生在天津所作的《李氏园看海棠》(四首)诗词手迹原件,鸟羽体秀雅超然,字里行间承托着张伯驹与天津的深厚情谊。

  作为著名词家,张伯驹之词专攻北宋,格调高古。1950年8月他在北京主持成立了庚寅词社,由此与天津梦碧词社往来唱和,交流频繁,与天津文化名流吴玉如、寇梦碧、张牧石过从甚密。张牧石说:“先生和我是30多年的忘年交,尤其是后20年他和我的交往可以说是最密切的。”这一点在天津文史馆馆员从鸿逵的回忆文字中也可见一斑:“他看牧石天资颖慧,对词苦心钻研,颇为器重。牧石因识张老博见广闻,故以师事之。”张伯驹对张牧石金石技艺也格外青睐,张牧石曾为张伯驹刻了大量印章,特别是他晚年常用的葫芦形“京兆”印和“平复堂”印就出自张牧石之手。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每到海棠花开的时节,张伯驹必来天津李氏园(今人民公园)赏花。进入70年代,张伯驹虽然尚处困境,但年年必到天津看海棠,张伯驹大多住在张牧石家,津门诗词界、书画界、戏曲界的朋友常常在此与张伯驹聚会谈艺。据张牧石回忆:“除了谈艺之余,大家多求张先生书画留念,他是有求必应,有的求画梅、兰、竹、菊或其他文人画,有的求以自己名字作的联语。这样,天津留下了不少张伯驹的书画作品。”

  白天,大家到李氏园看海棠;到西沽看桃花,期间词作良多。晚间,张伯驹又约上寇梦碧、陈机峰、张牧石、孙正刚等一起打“诗钟”。

  顺便一说,“诗钟”是一种传统的文人游戏,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兴起于福州。玩法是先设一个铜盘,上悬一线挂铜钱,再横置一炷香,待香烧到线断,铜钱掉在铜盘上发出响声犹如钟声,故曰诗钟。数名文人做此游戏,先各自取一个小纸条,在纸条上写一个字,然后将所写的字条团成纸团。游戏时每人随意抓上两个,打开字条按照上面的两个字,约定用这两个字嵌在第几个字而成为一副七言对联,时间限在铜盘响声之内。

 

  这种需要博学与才情的文人游戏成为张伯驹与天津词人的一大快事,年久所作诗钟数以千计,后来结集有《七二钟声》传世,佳话如云。

  笔者所见《李氏园看海棠》(四首)手迹即真实记录了张伯驹的往昔情怀,兹录如下:

  其一:离乡同是在天涯,都转署中带雨斜,七十年来犹故我,天留老眼更看花。

  其二:占取韶华一段春,流脂濯锦向红尘,吹来为有东风便,每到芳时忆故人。

  其三:萃锦展春梦已残,东风犹自倚阑干,石家金屋今何在,剩与寻常百姓看。

  其四:红颜一代劫中身,怕向余年看到春,莫把无诗怨工部,风流尽有后来人。

  张牧石还向笔者展示了一帧张伯驹70年代在李氏园的留影。王雪波(戏剧作家)、从鸿逵、张牧石、张静怡(张牧石夫人)等文人雅士陪同张伯驹站在花枝繁茂的海棠树前,居中的张伯驹拄着拐杖,笑得是那么畅然。

  津地许多收藏家也三五成群来请张伯驹鉴定书画作品。逢此,张伯驹胸有成竹,只稍稍一看就能辨真伪。据从鸿逵在回忆文章中称:“只用数十分钟就能鉴定20多幅。”张伯驹曾对从鸿逵认真地说:“其实名家字画很容易鉴别真伪,要鉴别必须看过真品,看得越多越有经验。”他慧眼识金,在天津文物与书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海棠花谢了,张伯驹便邀请张牧石等到北京去看牡丹。张伯驹当时居住在北京后海南沿烟袋斜街,他有一帧摄于书房中的生活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片中的张伯驹坐在沙发上,显得超然、率真,怀里还抱着一只猫。晚年的张伯驹很爱猫,每晚睡觉时,猫就卧在他脚下。他认为猫是直率可爱的生命,比有些虚伪的人要强。照片中的那只猫是70年代初由张牧石的女儿张秀颖从天津抱送给张伯驹的。

  1980年4月,张伯驹来津看海棠并应邀举办了两场京剧艺术讲座,受到热烈欢迎,一票难求。这是张伯驹最后一次莅临天津。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先生在北京病逝。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马国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