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年货 年味儿十足
2011-01-25 17:21:53 谢易彤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如为民俗”动“起来!
浸泡在繁华的都市,似乎早已黯淡了节日的初衷。谁还记得腊月的到来对于正月的意义,一边忙忙碌碌的按照老黄历扫屋祭灶,一边热火朝天的筹备年货盼儿归家的腊月才更为正月平添新年之趣。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东方古老国度。民俗作为中华民族伟大且极具特质的传承,其自身的重要性牵动且激发民族民间生活的心态。清除了民俗,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就失去了它所产生的社会环境。风非不可移,俗非不能易,但风俗的移易从来是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自然而然的过程。
作为辞旧迎新,那些锅碗瓢盆、家把什、花格子布、面花花、以及摇曳在吹拉弹唱中的纸人纸马,它们在现实生活场景中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相”。(所谓“生活相”,就是生活的样子或样式。像我国各地民居文饰,从围墙门楼到窗棂雀代、雕梁画栋,本身是生活家居活生生的组成部分。)它们正在一点点地从生活中消褪,但是消褪的不仅仅是这些可见的,还有由它们牵引出的风俗、习惯、信仰、情感、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状态”本身。
到处飞扬的幸福话语都是:“要过年啦”!
春节,过的并非是节日本身,而是为节日的到来,全家乃至全部的亲朋好友的齐齐动员声势浩大的年货筹备过程。在大多老年人的回忆中,年过的并不富裕,但是家家户户齐动手的红火劲儿是最可贵的。这之中越是“地道”,越是“大俗”,就越是喜庆,就越红火。
买年画——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贴“福”字——“福”字,清代恭王府有个家丁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恭亲王不悦,此人灵机一动道:“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恭亲王听罢十分高兴,由此倒贴“福”字之俗便开始流传。
剪窗花——剪纸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代表,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记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符号最典型的象征之一。
赶庙会——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祭月。兔爷形象来源于月亮中的玉兔。
兔年请兔爷——兔爷寓意广泛,如坐象兔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葫芦兔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福禄双全。
迎花灯——迎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唐以后花灯称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让城市之中的我们也“俗”一把,过一个红红火火,年味儿十足的春节!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