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民俗与中国文化(二):不死之药 长寿的象征
2011-01-29 08:17:13 黄永林
《汉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云:“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柞,服此药可得神仙。”唐代传奇小说中有个“裴航遇云英”的故事,它是讲唐朝长庆年间的落第书生裴航苦求玉柞白,让玉兔得以捣药,至诚感动神仙,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美貌的仙女,自己也得道成仙。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皇帝常以白兔来嘉奖有功的普老,有赐其健康长寿之意。在民间的习俗中也有不少向“捣仙药的白兔”祈求保佑健康长寿的风俗。下面所录《燕京岁时记》中所载中秋节的“月光马儿”习俗,可见一斑:“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柞。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者。长者七、八尺,顶有二旗,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按宛署杂话:千张凿纸为条,与冥钱同”。可见,无论是民间诗歌、故事传说,还是民间习俗中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一种普遍的心态:白兔会捣仙药,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健康长寿,是长寿的象征。
这种普遍的“兔是长寿的象征”的心态,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上的。首先,在中国古代白色是一种神秘的颜色,白色的动物往往是人们崇拜的对象。《说文》:“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甲,古文白。”商承柞《<说文>中之古文考》:“甲骨文、金文、钵文皆··…从日锐顶,象日始出地面,光闪耀如尖锐,天色已白,故日白也。”白色的动物在古代是不多见的,“物以稀为贵”,因而白色的动物往往被视为吉祥之物。《宋书飞符瑞志》中把白马、白狐、白燕、白鹤、白兔等白色的动物列为祥瑞之物。白兔在中国古代更是稀有之物,《抱朴子》中说:“兔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因此,白兔作为上瑞之物象征长寿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白兔与“不死之药”(仙药)的神话传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自身生死的奥秘,以期获得精神和肉体的永存。屈原的《天问》中有“延年不死,寿何不止?”“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藏了”这说明很早以前,人们曾把长生不死的希望寄托于“不死之药”上。《淮南子·览冥篇》则记载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古佚书《归藏》中也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遂奔为月精”的说法。西王母的“不死之药”从何而来?《渊鉴类函》四百三十一引《外国图》说:“西王母国前有玉山白兔”。在四川等地出土的有关西王母的画象砖上,西王母身边,有的是玉兔正在捣药、有的是玉兔直立而持仙草。由此可见,嫦娥所偷吃的“不死之药”,就是西王母身边的玉兔所捣的了。月中玉兔捣仙药的传说正是由西王母的玉兔捣药的传说和嫦娥奔月的传说相结合的产物,而玉兔成为月亮的象征也就由此而产生了。既然月中玉兔能捣“长生不死之药”,能使人永生不死,那么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月中玉兔作为长寿的象征物更好呢?
月兔捣仙药毕竟是幻想的产物,后来人们感到月中玉兔所捣的“不死之药”可望而不可及,甚至可以说是虚无缥渺的,于是便在人间仙境中找,则有仙人入海到蓬莱、方丈,l州等神山去寻求,甚至连齐成王、宣王、秦始皇之流也纷纷派人到海上神山去求仙药。海上神山也不可得,于是又有道士方仙干脆靠自己炼起“仙丹”来。
在我国,兔与妇女的生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妇女生小孩医学上叫分娩,而《尔雅·释兽》云:“兔子曰娩”。在民俗中有以兔子为药催生的做法。《本草纲目》引《经验方》所载的“催生丹”就是如此:“腊月取兔脑髓二个,涂于纸上吹干,人通明乳香末二两,同研令匀。于腊日前夜,安桌子上,露星月下。设茶果,斋戒焚香,望北拜告日:大道弟子某,修会救世上难生妇人药,愿降威灵,佑助此药,速令生产。祷毕,以纸包药,露一夜,天未明时,以猪肉捣和,丸芡子大,纸袋盛,悬透风处。每服一丸,温醋汤下。良久未下,更用冷酒下丸,即产。乃神仙方也。”值得注意的是,这
里把兔脑髓具有催生药效与对月祈祷仪式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医药科学与巫术宗教仪式的结合。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