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全海:创造性是艺术敲门砖
2011-02-23 10:58:00 未知
潘全海,1992年毕业于中国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6年赴美,1998年以杰出人才身份移居美国。
《睡莲》NO1(局部)
潘全海以画《睡莲》成名,其作品以西画的油彩表达东方水墨画的意境,磅礴大气、灵动飘逸。2007年7月,由于他在文化艺术交流上的杰出贡献,被授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屯鲁日市“荣誉市长”称号。现任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并获该会授予的艺术成就奖。
商报:您的作品曾经在美国获奖,请问美国对于艺术作品有怎样的评选标准?
潘全海:在艺术作品的评选标准上,美国给我的感觉是很凌乱的。我国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官方组织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但是,美国没有官方的美术协会,也没有权威的全国性评选系统,即使那些称为美术协会的组织,也都是由民间团体组成的。
在美国,被公众普遍认可的获奖作品,一般都是由博物馆或者著名基金会评选出的。例如我的获奖作品是被费城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新泽西州现代艺术博物馆所评选的,这些机构评选艺术作品的标准倾向于学术,而不是过多掺杂商业运作。同时,获奖作品不会分为一、二、三等,只有写实类的获奖作品进行分级。
商报:美国艺术家对于基本功是怎样理解的?
潘全海:我们很多画家对于基本功的理解是写实功力,但美国艺术家认为,基本功是对事物、社会的观察,或者表达方法。美国的美术教师不会提供一个固定的方法让学生去参考。
因此,我现在不会再深究笔法以及理论,会更多地考虑画面渗透出的思想。目前,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方向,一个是看其是否有未来性,无非是抛弃一个传统的事物后,建立一个新的。另一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向前跨越或者吸收一些传统的东西,再建立新的,我比较倾向于后者。因为对于前者,我说服不了自己,将原来的事物彻底抛弃后,重新创造出来的不知道还是不是艺术。
商报:您的创作中,运用了很多中国书法以及水墨的手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加入这些中国元素的?
潘全海:在美国看过很多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后,会想到自己,我的优势在哪里?我有哪些国外艺术家所不具备的东西?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后发现,我们的传统和背景是他们没有的,我绘画上的转变是下意识的。我曾经以睡莲为创作题材,因为题材相像,在美国很多人将我和莫奈的作品相比,我要做的是和他拉开距离,要另辟蹊径。对于西方艺术,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变成自己的东西。我曾经与一位美国艺术家交流过,他们最不屑于中国艺术家的观点就是模仿,对于中国艺术家,他们想到的只是有一些基本功,能够再现某一物体,他认为中国艺术家缺乏创造性。
(责任编辑:李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