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实际上我要做的是当代艺术
2011-02-24 10:48:24 谢易彤
相关文章链接:《修·行——张羽指印作品展》在线展览
编者按:当代艺术不断创造跨领域的新尝试,跨艺术的实践,同时当代水墨也呈现着多元的创新形态。张羽从九十年代就开始区别于传统水墨的创作方式,也从那时起指印成为他的符号,他的行为在创作中凸显。时至今日,为何张羽依然执着于《指印》,二十年的时间在他的指印中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于此,当《指印》摆脱了架上绘画的传统,作品与展场空间的结合被赋予新的意涵后,我们更愿意承认它已经不是水墨本身的问题,而是当代艺术。在近日开幕的《修·行——张羽指印作品展》中本网有幸对艺术家张羽进行专访,在艺术家的语境中了解属于他的创作意涵。
《指印》从尝试的开始到放下的十年
从1991年张羽就开始做《指印》的尝试,从这样一个《指印》的方式当中探讨艺术表达的方法。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之中,一直走到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方法一直是西方的方法,像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这一切都是西方的方法。张羽的创作也由此激发,他感叹道:“我就在想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我们有没有可能创造我们自己的方法,这个方法和我们的文化相关,这是我一直要探讨的一个方向,因为这样的一个状况,我的思考是一直从水墨开始的,一步步就走到了《指印》。”
走到《指印》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张羽在传统的惯性中放下毛笔,他认为:“我们拿起毛笔来作画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进入以前传统中国画的惯性里,这是一种自然的惯性,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说我用毛笔创造一个完全和国际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所谓的不一样仅仅是样式上或者是风格上的。”这样的破除书写惯性的理念,也即使再造与重塑的开始。
而每一段颠覆与重建的历史都注定是不凡的,张羽在回顾中也在反思:“那一段创作过程当中,因为许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实际我在思考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特别彻底的方法,在创作过程当中自然会有一些其它的东西在里边,比如说和我们以往的绘画方法有关系,我的行为在创作中凸显,可能有读者不能从中特别明确地看出来,在那个阶段上也许是我的作品走得靠前了,因而在1991年的时候没有引起特别的反响。索性那时我就把它放下。放下等于停了十年。”
另一个十年:已经不是水墨本身的问题,它已经是当代艺术
2001年又重新开始《指印》的创作,对于艺术家而言,《指印》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形式,而在时间的流转中被赋予的情感与体验的“价值”。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一种方式让你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很多的问题其实在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里体现出来,所以《指印》的思维是这样一个线索过来的,《指印》里边包含一个什么东西呢?
这个时候张羽的思考近于成熟并且比较明确,“我又开使用不断重复,并且特别凸显我这个行为的过程来创作。这样一个重复的过程,就和我们的修为、修行相吻合。在重复当中,因为很日常化,每天跟生活一样,就像你每天要吃饭、要睡觉一样,要一天一天这样研究下来,我的艺术创作的表达我就把很多的东西全放到了里面。这种不断重复的按压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它是行为之外的,比如说行为留下的一个痕迹,我把行为通过这个指印按在宣纸上是一种感受,我按在玻璃和上其它胶片上,每一次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你通过身体和媒介接触的关系上也会不一样,当你触摸宣纸和你触摸玻璃的时候肯定不一样。所以《指印》创作的过程和表达的过程,它所包含的内容就是非常之丰富,有材料上的,有行为上的......”
那么就这次展出的作品本身而言它是绘画,它又不是绘画,又超越了绘画,有人说是抽象又不是抽象,它又超越了抽象,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形态的表达,比如在展示上,纸上作品我们一般都是在墙面上平面地去展示,但是张羽的作品基本上是在空间上,像装置一样的一个展示方法,也拓宽了以往水墨媒介另外的可能性,其实这样一种可能性里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将几个方面都触及到了。通过修行内心这样的一种感受、这种体验通过行为的方式把它表达过程无极限地延续。因而这种创作没有止境,它始终在超越,在越界,可以从媒介上越界,其实在行为方式上都是不停地越界。
张羽在《修·行》中内化了水墨的创作观念,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从传统水墨画到中国画,从中国画探索又到了现代水墨,从现代水墨到了实验水墨,从实验水墨再到当代水墨多元形态的今天,始终为完成“创造我们自己的方法”的目标。实际在这里我们更应该引用他的话来结尾“其实实验水墨这个时代也已经过去了,也是前几年的事情了,走到今天是一个当代艺术的问题,它已经不是水墨本身的问题了,它已经是当代艺术,因为它包含着很多方方面面的东西。实际上我要做的是当代艺术,应该是超越很多、很多。”
(责任编辑:谢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