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真”为古书画市场又添乱
2011-02-25 17:33:51 杨列
高仿真书画复制技术最初用于保护与延续珍贵古代书画艺术品的寿命,同时兼具方便书画爱好者学习、临摹和研究的功能。其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大类,人工临摹及现代科技复制。然而,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中,却有藏家反映有高仿真古代书画流入拍场,严重影响了买家的收藏环境,也给拍卖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那么这类书画作品是如何逃过拍卖公司的鉴别呢?这要从高仿真书画的制作技术说起了。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临摹是最为基本的复制方式。由于临摹是手工复制,所以速度很慢,数量很少,并且与原作多少有些出入。有些艺术大师在对他人作品进行临摹的同时,还会加进去个人的改进与创新,因而其临摹作品也是极其珍贵的。而现代科技复制则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手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和日本的“二玄社”所复制的中国古代书画。
“二玄社”引领古代书画复制技术
解放后,荣宝斋根据我国古老雕版印刷的技术发明了“木版水印”,通过勾描、刻版、印刷三个步骤,运用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凭借简单的工艺和复杂的操作技巧,对各类书画精品进行高仿真的还原复制。由于所用纸绢、墨、色等原料及装裱与原作相同,因而木版水印的成品具有酷似原作的效果,几可乱真。
第一步是把要复制的作品,根据不同的笔触和颜色进行分版。然后把各套版面的线条和轮廓用墨线分别勾在半透明的燕皮纸上。接下来,把勾描于燕皮纸上的线条准确地再现于木版之上,而印刷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它不但要求技师能把握手中微妙的力度变化,而且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及快慢的节奏。虽然,在外行看来只是轻轻一刷而已。木版水印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能够最高程度地复制原作,复制水平之高可达到原创和复制者真假难辨的程度。
在上世纪70年代,台北故宫曾委托日本的“二玄社”独家仿真复制其所藏代表性的宋元以来古代书画巨作,日本专家历20年之功,专门研制了超大型摄影机,进行同比例摄影制版和多色印刷技术,并使用特殊的纸和绢,从笔触、墨色、古旧感都逼真还原了原作的面貌,制作之精微,艺术价值之高,都是历史上任何一种书画仿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称其“下真迹一等”绝不过分。
古代书画真迹在拍场不足十分之一?
有人说,古代书画市场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边是古代书画所蕴含的价值被不断挖掘,一边则是其迈不过去的一道槛——假画和赝品,这一直是中国古代书画的死穴。很多藏家已经默认了这个事实:中国艺术品收藏的最高级别就是古画。主要是因为其难度系数高,这也是不少投资者选择收藏现当代书画的原因所在。像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的作品都比较容易进行交易,但像八大山人等古代书画家,对其真伪的判断则需要很扎实的功力。随着古代书画拍卖市场在2010年中的爆发,人们将视线再度集中在了这个艺术品作伪的“重灾区”。不少人怀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期待着能在大好形势下捞上一笔。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拍场中,古代书画的作伪手段又出现了新花样。高仿真书画开始流入拍场。
市场人士牟建平认为:“现今国内拍卖市场中古代书画真迹的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为了满足近年大量进场的新兴市场投资客追逐书画升值的需求,一些不正规的拍卖公司只能用大量的赝品来充数。在赝品不足的情况下,于是一些人巧动脑筋,干脆不惜拿印刷品以假充真,最终导致当下众多的印刷品在拍场中屡见不绝”。牟建平介绍时下,以“书画印刷品充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一个行业现象,一些公司印刷品的比例甚至在10%以上。有时一场拍卖会,1000多件书画中,印刷品数量竟多达上百幅。如此多的印刷品,对买家形成了很大的杀伤力,许多对印刷品了解不多、一知半解的买家成为牺牲品和刀下鬼,整个书画市场的声誉也深受其害。
某著名收藏家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说:“假有两种:一种是复制品,一种就是假的。假是把东西复制出来,当真的卖出去。如果只是一个纯粹的玩家,对这个东西有需求,但又买不起真东西,只有买个假的去欣赏,这是明知假的也买。虽然东西是假的,但文化是真的,他玩的是文化信息而不是这个东西本身,玩家也可从中得到愉悦。像这种复制品博物馆也有,因为真东西要保护起来,有些东西不宜经常见光,那么只能复制一个供人们参观欣赏,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当观众看时它就是个真东西,博物馆传递的是一种文化,而不是它的价格。”
牟建平介绍:“眼下市场中常见的书画造假主要有三种:其一,造假者根据大师和名家的画集出版物进行人工手绘克隆或拼凑,这种手法由于造假者不具备大师和名家深厚的绘画功力,每每笔墨和神韵与原作相距较大,一般来说真伪比较容易识别。其二,完全依照出版物采取现代高科技印刷的手法,以求得同大师真迹的‘分毫不差’,来达到迷惑买家出售赝品的目的。这种手法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印刷工艺,往往在色彩、神韵上与原作非常相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印刷技术不了解的买家极易上当受骗。第三,运用‘混搭’手法,一半印刷,一半雇人手工绘制,既具有彩色喷墨印刷的精致,又不失人工描画的笔触,不仔细观察的话,甚至连行家里手也难免上当。”
没目睹过古代画家画画怎么保真?
对拍卖公司来说,这种高仿真书画作品的出现也考验着他们的道德底线,如何面对藏家和市场的考验呢?匡时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董国强表示:中国艺术品,特别是古代书画的鉴定,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科学的手段,仅仅是靠肉眼、凭经验来鉴别,所以,说“保真”是自欺欺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古代画家画画,怎么保真?社会上对这问题有些不解,其实道理很简单,法律不能要求人来承担他没有能力承担的责任,如同不能要求医院把病人全部治好一样。拍卖公司的责任就是保证拍卖的公平和公正,同时,我们力求做到每一件拍品都是真迹,这是努力的目标,实现它要靠业务实力。所以,真伪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公司的业务能力,你的假东西多了,买家就不来,拍卖就不会成功,你也就无法在市场上生存。这个行业主要还是靠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来调节。
高仿真书画揭开市场乱象?
事实上,争论高仿真书画的焦点问题在于对此类拍品的鉴定上,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从事书画鉴定、同时拥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这就导致了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件存疑作品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造成无法界定的情况。同时,《拍卖法》第61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法律人士认为,“免责”规定的前提为出卖人不知道拍卖物品瑕疵。若明知拍卖物品是假冒而故意隐瞒,则应当承担责任,即使声明免责,也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的美术作品的,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但这些法律人士坦言,现实情况中,如何证明事先“知假”而“拍假”是一大难题。
那么,面对高仿真古代书画作品在当今市场中存在的现状,买家该如何应对和规避收藏风险?牟建平认为,首先心中应对市场中混杂印刷品的现状有充分的认识,保持高度的心理警惕;同时有时间可多观摩一下类似雅昌的高仿真书画展,仔细研究比对印刷品与真迹的细微差别,为辨别印刷品打好技术支撑;此外,对“半画半印”混搭的赝品更不要麻痹,这类加工后的印刷品须多加小心防范。一些贩假者为了让买家看不清晰,会故意选择将仿真印刷品放在镜框中,这时只有高倍的放大镜和专业手电筒才能识破其伎俩。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