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RON LOGO](http://pubunder.artron.net/pubimgs/news/artron_logo.png)
独标高致
2011-02-27 23:30:40 马邦乐
——高树标的山水画
如何对待当代的中国画与历史文脉的关系,时时困扰着当代画人。虽然实验性的作品不一而足,尚未有傲视群伦之辈,然而尤为难能的是与古为徒的画人,那些在古人面前首先能够甘为学徒,他们不愿炫耀自己原本狭隘的性情,通过好古、摹古、临古不断地修正自身,这不仅是技术层面,而且在精神层面即中国古人所说人品上的三省吾身,期待长足的勇猛精进。从高树标先生的山水画,我看到了这种澹泊虚和的态度,他时时刻刻保持着与中国画文脉的联系,他的画是对于古代山水画有着宏阔的体认下的创作。
高树标曾就读于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的灵秀与历史文脉,造就了中国美院崇尚与古为徒的的学风。他在此一风气的熏习之下潜心研习古画,并立雪郑力先生门下,亲炙教诲,由是画艺大进。从他在化用传统风格当中,可以看出他种种尝试的苦心。如其2009年所作的《烟江叠嶂图》当中,恰像是王安石的诗追求字字有来历,董源的水口、范宽的瀑布、郭熙的山峦树石、王诜的烟云、赵孟的渔父等等在他诠释故乡楠溪江的山水中风云际会。他参酌了赵孟、董其昌在的山水画中采取的类似的师古策略,此画于是乎和荆公诗法一样,彰显出作者对于历史的深深景仰。这是他的尝试之一,另外在树石法上的挖掘亦别开生面。古代山水画宗匠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往往能转移一时风尚,李成如是,范宽如是,董源亦如是,甚至元明清的大家莫不是在树石法上苦心耕耘,以期创造出冥契造化、得之心源的图式。高树标的树石亦见生拙之趣,尤其松树的劲挺之姿,有宋人骨气,兼有陈老莲的装饰性,以回应现代绘画的构成意味,颇具现代性。至于他的位置经营已脱出了书斋墨戏的藩篱,无论是小景还是全景中皆有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的气势。
他善画隐士题材,松下高隐—松树与君子相互仰慕,这一母题是对古代高士的礼赞。正是这个时代所不具有的品格,需要经画人之手重现,而不是斥之为陈词滥调。实则中国画以古代作品为典范背后是给予现代生活的警醒,提醒人们记得古人曾经达到的高度是多么难以企及,这既是古典历史题材的意义,同时也是具有传统文脉的山水画的意义。另一方面,空山不见人那样纯粹的山水之美也进入了高树标的视野,山居高隐中山水的隐喻之外,他关注山水走到台前的魅力,这与倪云林山水中不画人物旨趣大相径庭,倪画狷介画人则俗,高画使我们领略可游可居之外的山水本色,别有清趣。
熟悉高树标的朋友都知道他性喜恬静,他能够在山水上面有所创获亦归功他的这份宁静澹泊。我相信这样的选择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是极其可取的,古人如此,近代的张大千、黄宾虹、陆俨少等大师皆由此途径登堂入室,代表了中国绘画的高度。希望高树标人如其名,能够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独标高致。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