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重要艺术家“握手中国”
2011-03-10 09:05:47 未知
日前,由中法两国多家权威艺术机构联合主办的“握手中国——雷米·艾融、林若熹巡回画展”在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开幕,共展出雷米·艾融与林若熹的300余件作品,展览至3月31日结束。代表着法国艺术主流的雷米·艾融先生和绘画实践、画学研究齐头并进的林若熹先生,此次超越空间的握手,意义特殊而重要。
此次“握手中国——雷米·艾融、林若熹巡回画展”是中法交流的重要项目,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一件盛事。
雷米·艾融先生与林若熹先生的握手并非偶然,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理念,同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同样尊重非架上艺术的存在及意义,但都认为非架上艺术取代不了架上艺术。
身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雷米·艾融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架上绘画的探索、创作和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他认为现代艺术的非架上的意义,不能取代主流架上意义的存在。
雷米·艾融先生的作品透露着画家本身的气质,在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体现同一个主题的同时,没有重复的发生,显示出来的这种轻松和技巧,是与生具来的轻而易举,是一种资深的漫语。作品的完整和精确中充分体现出整齐而稳定,微妙的色调几乎让人窒息。那深刻的忧郁和弥漫着难以形容的怀旧气息,不断将思绪牵引过去,那是对真实的或臆想的艺术家心灵深处缅怀的思绪。正如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伊夫·柯布里先生所说:“雷米·艾融的作品用沉默和距离感实现了一种永恒。但它并不是时代之外的产物,只是一种当代时间的凝固。他的作品几乎是逾越时间的,因为与当代艺术的张扬和空洞相比,他的艺术拥有凝固时间的灵魂。”
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传播者的林若熹先生,在理论与实践中互动。他的“中国画线意志”、“中国画没骨风”理论涵盖了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工笔、写意、没骨的实践又是其理论的生动表现。林若熹先生是有思想的画家,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心态努力把各种艺术门类,艺术语言打通。他认为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创造,与在西画基础上创造,抑或全新的创造,都是创造,但任何创造都必须具备可续性,那么创造就要考虑规律与法度,这就触及语言的问题。标杆立新而没有本质语言,那就不能称为创造,只是一厢情愿的自言自语。主张中国画应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全球化的营养,在传统与前卫间保持创作中的动态平衡。
林若熹先生的作品“入诗入画,有一种朝气的感觉”,这是他的作品的张力。通过设计形式去传达给每个人的眼光,让这些眼光更充满人的感性的东西。画面形式感很新,有清新之感之外,还有那种对自然观念的新感受。从构图、色彩和画面的处理效果,到表现的情感都很现代。其作品是一位对古代的认识、今天的追求、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或对外国文化主动的诠释,塑造出很多独特的、属于这个时代的、非这个时代塑造出来不可的东西。牛克诚先生认为:林若熹的创作具有了一个绘画史的意义。
郎绍君先生评价:在当代画家中,像林若熹这样寻求更高的文人素养,但又不是走传统文人画的那种素养的道路,具有示范意义,或者说是典范意义。
展览统筹人方旭东指出:组织雷米·艾融和林若熹两位分属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的合展,不是一次简单的中西画风对照或者架上作品的形式呼应,而是当代语境下最为内在的东西方艺术精神气质上的一次交汇。这样的交流展超越了一般视觉形式对照的国际合作展的意义,因为它更富有文化和思想内涵,给观者以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责任编辑:张译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