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学校的抗震设计
2011-03-16 13:50:12 未知
难忘的经历:初识学校避难所
在香港生活几十年,经历的事故性灾害不多,唯有一次印象深刻。记得是九七回归之前的一个晚上,20:30我正在家中客厅看电视,突然听到楼上一个巨大的爆炸声,震天动地的,往窗外一看,对面大楼的玻璃窗映照出来的熊熊大火,意味着我家楼上高层发生火警,我马上判断这是煤气爆炸,立即迅速将家人疏散下楼。
物业管理与警方很快派人来,清场及封锁大楼,疏导人群到隔着20-30米远的小学校,让校工打开校门,居民有秩序地鱼贯而入避难,直到火被熄灭,才把大楼解封,让居民离开学校回到楼上。
在香港,只要发生同类事件,大约就是按照这个程序行事。因为香港灾难处理及公共建筑物使用条例,沿袭港英政府的一套规矩,即在欧美各国,学校因为坚固宽敞,只要发生火警、及其它灾害时,毫无疑问学校是最好的避难所。
日本:学校是理所当然的避难所
同样在日本,学校是重要的避难所,遇到,大家一般都会去学校等场所避难。因为日本的城镇比较拥挤,属于建筑物高密度区域,而学校拥有大型的操场和坚实的建筑,因此遇到人们都往学校跑。
据悉,将学校作为避难所,还和日本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有关。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造成不少教学楼倒塌、学生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吸取教训,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JBSL:日本《建筑基准法》功德昭彰
自此以后,日本学校的抗震设计标准都高于周边的民房。日本免震构造协会(JapanSocietyofSeismicIsolation)负责人NagahideKaniKani对媒体称,按照日本在1981年修订的《建筑基准法》(JapaneseBuildingStandardLaw,简称JBSL)要求,日本的建筑必须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学校也不例外。(右图:东京日本电子专科学校,抗震设计建筑物。)
2005年,日本又对1981年制定的JBSL进行了修正,JBSL反映了日本很多重大后总结的经验,1995年兵库大发生时,那些根据JBSL法规建造的建筑物受损不大。
他还表示,按照JBSL规定,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对照JBSL的规范进行;一般每个建筑物的建设,都有由业主指定的通过政府资质认证的监管人,从设计、建筑材料的购买再到整个施工期,全程监督,防止偷工减料。
对学校来说,日本学校一般在2-4层;操场面积要足够大,大约能容纳1000人左右;教室内可能会放置如垫子、干粮、水等应急物品,一旦遇到,垫子可以被取下保护头部。(左图:日本龙谷大学校园,宽敞的空间。)
什么都可以坍塌唯独学校不行
日本还有一个《建筑物耐震修改促进法》,规定所有的公立学校必须高度耐震,新校舍要按最新严格耐震标准兴建,学校必须接受定期“耐震诊断”,有问题的会被补强(加固)或改建。阪神大后,日本政府还展开了《校舍补强计划》。据Kani表示,根据1981年前标准建设的学校将进行加固更新。
据《朝日新闻》5月19日报道,按相关部门统计,在日本所有的公立中小学中,已经达到耐震级别的学校占58.6%。Kani表示,其中38%左右的学校是1981年之后建造的,21%的是之后加固的,其他学校仍需进一步加固。
上篇日志谈到,日本内阁在汶川第四天,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拨款加固全日本的学校建筑物。由此看来,日本的学校在灾难发生时,担当避难所是角色是不可动摇的。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