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尔万·乐维夫妇(DSL):后入局者,后来居上
2011-03-18 23:55:46 未知
米尼克及希尔万·乐维夫妇(DSL),作为较晚现身的近几年来集中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法国藏家,曾经营服装公司,1987年开始,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其创立的DSLcollection收藏库内有 70多位中国艺术家120件当代艺术品,收藏的主体聚焦于早期先锋实验作品(如’85新潮群体)。
2005年7月,希尔万·乐维夫妇在上海莫干山(即M50艺术区)遇见了香格纳画廊老板何浦林,并参观了他的画廊和作品,及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初次领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魔力之后,这其中折射出的中国当下这个充满了变革的时代所爆发的创造力和能量,使得他开始了一个“疯狂”收藏家的旅程。继希尔万收藏了第一件丁乙的作品之后,又通过何浦林收藏到了周铁海和曾梵志的作品,另外张洹的作品也是他一直关注的一个重点。独自购买作品一段时间以后,结识到定居巴黎的艺术家杨诘苍及其夫人杨天娜,他们向希尔万介绍了许多艺术家,帮助他了解年轻的广东艺术群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DSL收藏荟萃了不同年代艺术家们的创作精华,既有那些20世纪80年代早期便活跃于艺术舞台的艺术家:如张培力、徐坦、王广义、顾德新、杨诘苍、王度、吴山专、王功新、徐冰、谷文达、丁乙、沈远、陈界仁等人,也有年轻一代人的作品,如刘炜、郑国谷、徐震、蒋志、曹斐、杨勇等等。其收藏主要聚焦在观念艺术、录像艺术以及装置作品上,拥有120多件非常重要的大型装置和概念作品。他们收藏的另一个重点还在于关注广东的艺术舞台的发展,包括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起的许多重要作品,特别是“大尾象” 工作组和“阳江”小组的作品都被囊括其中。
“我们想找的是那些根植于中国文化及中国传统、但受到全球化影响的艺术家。”希尔万的收藏品看似杂乱,但他自己将其分为三个线索,这也是他对中国当代艺术活跃地区的总结和认识:
在北京,从圆明园的自由艺术群落,到现在的众多艺术区的聚集可以看出,北京艺术家及其创作体现为群落的形式,寻求政治语言的表达和社会现状的思考是主要的创作方向;在上海,艺术家受到国外艺术影响更大,从新的媒体材质的运用到使用的技巧语言都已经相当的国际化;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地区,那里离北京等政治中心地区比较远,艺术家反而有更多的自由空间。毗邻香港的珠江三角洲类似中国的新移民地区,本土的特色和现代化的结合比较早,而且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它似乎成为一个有趣的标本,在一瞬间保存了中国全球化道路的整个过程。”广东的艺术家很快地投入到城市化改造和社会的迅速变化中,这使得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观。收藏这些作品也就保留了中国现代化的经历。
希尔万投身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数量不多,但选择很慎重,从其藏品以地域划分抽离出的三个线索“新媒体材质及观念较为国际化的上海群体;政治语言与社会现状为诉求的北京群体(如圆明园等自由艺术区);呈现新移民及本土、现代转换的副中心——广东珠江群体”可见希尔万对中国艺术状态有着清晰的把握,从而能够以后入局者的身份来掌控住为数不多的收藏资源。DSL收藏尝试打破拍卖公司及国际艺术市场上泛滥的成见,期望以完全不同的眼光来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另外,DSLCollection虚拟美术馆的也在网络上完成展览,展出进入DSL收藏中的中国艺术家们的杰出作品。
(责任编辑:孟玉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