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沉没
2011-03-24 18:37:45 郝青松
2010年的艺术盛宴都颇有些尴尬,先有“改造历史”展览,后有宋庄艺术节,都很引人注目。无一例外的狂欢,无一例外的自信。但是其中隐现的对历史向度思考的缺乏使这种狂欢和自信迅速消散,也使这些集中了大量财力、权力和精力的艺术活动的意义消弭至无形。在此,我并非完全否定这些热情和努力,只是在历史的背景中审视起来,这些努力颇有些逆流而上的悲哀,而且它们捍卫的并非真正的艺术价值,因而更像是场场闹剧。
宋庄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注定要留下重要的位置,它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艺术史的转折时刻,当时对宋庄的选择显现了对艺术先锋性的追求与捍卫。当80年代初步建立的艺术自由精神遭遇封杀之时,栗宪庭为代表的艺术家们从圆明园转战宋庄,貌似逃避,实则是一种高压下的智慧。在后来的发展中,宋庄上演了传奇一幕。京郊村庄的盲流艺术家却代表了中国最前卫的艺术状态,并且开始频频参加国际艺术活动。由此,来自中国民间的当代艺术与西方艺术资本一起联手,开启了当代艺术的新时代,并最终创造了令全球瞩目的艺术市场神话。市场的成功被证明为艺术方向的当然正确,宋庄的几个明星艺术家开启的艳俗艺术的趣味在国际资本的推动和众多无名艺术家拥趸的狂热追捧之下,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取向。宋庄艺术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取向一致,是宋庄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所谓“顺者昌”。但是最初边缘艺术群落的批判性已经异化为消费社会的娱乐趣味,宋庄已经随着早期先锋性的丧失堕落为今日先锋艺术的批判对象。
宋庄先锋性的丧失首先是艺术家们自己造就的,如果我们认为艺术家的定义如此宽泛,只要能涂抹几笔的人都可以称作是艺术家的话。客观地说,优秀艺术家的数量在今天极其有限,真正懂得艺术的当代使命的艺术家少之又少。况且身在中国这样一个变化如此剧烈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定义也在传统与西方的夹缝中复杂多义。大多数艺术家不懂得在当代如何定义艺术,只能作明星艺术家之后的盲从者,去简单地追随那些能快速致富的风格图式。艺术的目的因此变得非常简单,市场是最直接的目标。宋庄艺术家群落的快速膨胀正是发生在2005年之后艺术市场最火爆的那几年,地价和房租也水涨船高。但是一俟市场滑落,那些投机的宋庄艺术家们便作鸟兽散,现出了原形。只有在这个时候,真正的艺术家才会因为内心的真实而坚守下去。
宋庄先锋性的丧失是时代话语决定的,而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丑陋的时代。在实用理性的支配下,国民的现实适应性能力格外强大,我们迅速地忘却80年代的激情,缩头钻入对财富的狂热追求之中。1990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在使自己资本神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康德当年提出“艺术自主”时,对艺术在人类解放自己的进程中承担的责任寄予厚望。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在这条光辉道路上对艺术现代性的追求不屈不挠,可歌可泣。但是,在现实功利的价值观面前,艺术却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奴相,甘于俯身在金钱和权力之下。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它的不彻底性,在于其与权力集团的结合。艺术在90年代初期权力的高压之下尚能坚持自主理念,艺术家迁移到宋庄意在坚守这种气节。但是二十年之后,在权力支配和金钱诱惑之下,宋庄的艺术自主精神又在哪里?
宋庄艺术节是典型的文化产业项目。时事移易,在当代艺术时代,并不完全排斥资本的参与。艺术的波普化是9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的新特征,但是波普观念对艺术的渗入并不应有损艺术现代性的质量,这也是在国际范围内对后现代艺术进行反思的应有之义。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后来者,更应在与国际艺术的互动中以之为鉴。况且命运多劫的中国现代艺术本就没有建立起自己成熟的现代性高度,如今在商业大潮的滚滚洪流之中,这么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防线,更谈不上去坚守什么。文化产业是体制推动的艺术商业模式,集权力、商业、艺术于一体,但其直接目的却是寻求财富,把艺术作为创富的手段和工具。权力希望如此,利诱比高压更利于稳定。商业希望如此,艺术是创造财富的绿色产业。大多数被称作艺术家的人也希望如此,名利双收何乐不为。宋庄本是偏僻的艺术家工作室集中地,资本的介入使这里成为市场,权力的介入使这里归顺。宋庄艺术节在2010年更为癫狂,这是时势的必然。权利和资本联手,可以催生出一个吉尼斯级的盛典记录,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种妆容。
宋庄艺术节的盛典背后,是宋庄走向没落的现实。宋庄的声誉在于它曾经具有的艺术先锋性的骄傲,而今这种声誉正在失去。90年代初艺术家们被迫离开圆明园来到宋庄,是因为捍卫艺术。2005年大批所谓艺术家蜂拥至宋庄,是为了追求财富。2009年北京朝阳的艺术区大量被拆迁,大批艺术家迁往宋庄,是权力与资本合力之害。2010年宋庄艺术节盛典,权力、资本和艺术高歌同唱赞美诗,是坦然的苟合。可是原来越多的人看出其中的伪善,不再相信财富的神话。也许是没有获得利益的人更会这么认为,但宋庄实质上的没落不容置疑。宋庄,已经不能代表艺术的圣地。
然而,艺术之所以坚强地存在,正在于她独立的精神向度。所以才会有90年代初艺术家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宋庄。宋庄才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地标,载入艺术史册。也因此,当宋庄精神不再的时候,宋庄需要有一个替代者,在那里,艺术将恢复她的尊严,艺术家将回归真实。
这是一个转折的时刻,对艺术史来说重要的就是这种关键之时,会有力凸显出艺术的价值。二十年来当代艺术取向逐渐商业化、娱乐化、体制化,不再具有独立的自由理想。无视这种本质的盛典越是奢华,心底越是虚空。虚假的高潮必然预示着快速的坍塌。宋庄艺术节的虚张声势,正是一种虚假繁荣,犹如被绑架了的当代艺术,就像建立在劳务代工基础之上的GDP总量,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中国社会需要转型,中国艺术同样需要转型。因此,在宋庄需要被替代的背后昭示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方向需要一种新的转折。
希望是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绝望中生发的,新艺术要与当代艺术的拜金和犬儒化决裂,新艺术需要在对旧艺术秩序的批判和颠覆中重建艺术自身的精神指向。如今,在社会危机和艺术危机愈加深重之时却上演了诸多坚强而虚假的盛典,这种显在的矛盾昭示了新的艺术转折的必要。艺术自主的理想始终是一个精神标尺,任何喧嚣的活动在它面前都会现出原形。星星美术、八五新潮,二十年前的圆明园和宋庄艺术群落,都出于坚持艺术自主的信念,今天对新艺术的呼唤正是要重建这种理想。
相比90年代初的艺术情境,今天重建的难度可能更大,因为我们首先要否定自身。而且只靠艺术自身也难以最终拯救自己,短短三十年内发生在80年代末和今天的艺术自主的两次受挫就是明证。一个关于公民社会理想的整体方案建设,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的艺术家们任重而道远。在这种进程中,总会阶段性地出现倒退甚至多次受挫,然而,对艺术自主的刻意强调将始终形成一种张力,将艺术拉向正确的方向。宋庄艺术节的虚假包装预示着宋庄必将沉没,新艺术必将诞生,而宋庄曾经具有的先锋艺术精神将会永存。
(责任编辑:郭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